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贵州游记(6)弘福寺与甲秀楼

(2009-09-29 11:46:45)
标签:

弘福寺

浴佛

红圈

甲秀楼

长联

分类: 国内南方游

       我的贵州游记(6)弘福寺与甲秀楼

 

10月6日,今天可是五日游的最后一天。连续三天的高强度作战,都想喘口气了。早上8:20退房完毕,开始最后一天的行程。临走还要拍一下贵阳市中心的喷水池,留作纪念。由于是下午的飞机,不敢走远,就安排市里的景点。

 

我的贵州游记(6)弘福寺与甲秀楼

 

先到黔中胜境【宏福寺】。弘福寺至今有300余年的历史,在贵州这座寺院是首屈一指。它的三重建筑,大雄宝殿(正殿)、观音殿(中殿)、弥勒殿(前殿),建在贵阳市黔灵公园的山中,另配藏经楼、毗卢阁等。各殿阁朱墙碧瓦,恢宏巍峨,雕梁画栋,曲廊迂回,蔚为壮观。近年更在寺外扩建经塔,龙壁,并有石狮、石幢、铜宝鼎、铁鼎、钟鼓、幢幡宝盖、金字匾联等。新建贵州首座法华塔、开山祖师纪念塔、九龙浴佛石壁、钟鼓楼、天王殿、藏经楼、地藏殿、禅堂、斋堂、僧寮、尊客寮、方丈苑、碑廊等等。
    我们还是从后门进的黔灵公园,湖光山色、垂柳婆娑、路边小猴、与人和睦。一刻钟我们已经步入黔灵山中【宏福寺】,大山门上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弘福寺”,有已故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题“黔南第一山”的鎏金大字。入门两侧有钟鼓楼,铜钟重三千余斤,铸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

我的贵州游记(6)弘福寺与甲秀楼

 

九龙浴佛石壁前的姑娘昂首阔步在干什么?见 *解。

我的贵州游记(6)弘福寺与甲秀楼

 

大雄宝殿前香烟缭绕,佛事正兴。

我的贵州游记(6)弘福寺与甲秀楼

 

我的贵州游记(6)弘福寺与甲秀楼

 

*解:那是一道判断力、平衡力的测试题。要在10公尺开外,蒙眼升手摸到九龙浴佛肚脐处的红圈,即吉星高照。那姑娘就是在估算步子,但多数不是走偏就是摸歪。博主也来小试身手。第一次就旗开得胜,摸到红圈了。有不服气者,再试一次,还是摸到半个红圈,一阵欢呼,手气不错。

 

再到甲秀楼。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明塘,兀立在南明河中的巨石——鳌矶上。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贵州巡抚江东之在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育风水,取名“甲秀”,为科甲挺秀之意。甲秀楼因其秀美之风光,又坐落于贯穿贵阳的南明河上而成为贵阳市的标志建筑,成为贵阳市民休闲游玩、八方游客必到的好地方。

我的贵州游记(6)弘福寺与甲秀楼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楼高约20米,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

我的贵州游记(6)弘福寺与甲秀楼 

   历代文人墨客对甲秀楼题咏甚多,其中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脍炙人口。比号称天下第一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衢;迢速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棘道,汉置戕河,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成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岗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恍觉蓬州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

博主依栏而立,留下这美丽甲秀、繁华市貌。也为欲来贵州的朋友开个头,到贵州走一遭,绝对值得。

我的贵州游记(6)弘福寺与甲秀楼

 

五日游的景点全部胜利结束。当我们下午4:20的飞机跃上蓝天,俯看黔川大地,郁郁苍苍,山河秀美,人民勤劳。别了贵阳,别了贵州!这个多彩神奇的地方,值得我回味和留念,有机会一定要再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