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藏十八天(2)布达拉宫

标签:
布达拉宫红宫正门雪城药王山西藏 |
分类: 西藏之旅 |
我的西藏十八天 (2)布达拉宫
今天是六月十六日,按旅行社的节目单,主要是参观布达拉宫、大昭寺,还有是了解藏药、天珠,西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由于去年的“三.一四”骚动事件,致使今年赴藏的旅游人数骤减。拉萨的重要场所(包括我们昨天到的火车站)都有武警在执勤。连我们入住的亚加连锁酒店大门外,也有武警。哇,我们的级别上去了!
我们是安排在中午12:00进布达拉宫的。吴、郭两兄弟只顾在布达拉宫广场拍美景,竟忘了吃中餐,连发三次短信催促,要开车了,才看到他们赶来。抓了几个馒头,全当他俩的午餐吧。导游也急了,错过进去时间,就不能补了。险!
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70米,主楼13层,高11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布达拉宫依山而筑,宫宇叠砌,巍峨耸峙,气势磅礴,其建筑艺术体现了藏族传统的石木结构碉楼形式和汉族传统的梁架、金顶、藻井的特点,在空间组合上,院落重叠,回廊曲槛,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既突出了主体建筑,又协调了附属的各组建筑,上下错落,前后参差,形成较多空间层次,富有节奏美感,又在视觉上加强了高耸向上的感觉,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布达拉宫又分白宫与红宫。红宫主要是宗教活动场所和灵塔祀殿,而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居室和政治活动中心。红白两色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社会特征。
国家在1989年耗资5300万元人民币,耗时五年,对布达拉宫全面维修,至1994年9月全部竣工。布达拉宫这颗高原明珠,再次发出夺目的光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现在,布达拉宫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是旅行社大巴,必须走东门的团体入口。人头挤挤,门洞小小,还黑咕隆咚,我险些滑了一跤。要去布达拉宫还是很严的,要事先申请,要登记身份证,要通过安检。一道门通过,还有二道门等着。进入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无字碑。是为纪念建设布达拉宫献身的僧人、工匠们而建的。
布达拉宫的线条
布达拉宫院墙上的盆花 布达拉宫的正门
布达拉宫总称雪城的介绍
他们是拾阶而上,我是眼冒金星,双脚像灌满了铅,好心的团友借一根拐杖给我,没挪几步,汗如雨下,恶心乏力,无法再前进。高原反应又犯了,只好拾阶而下。这就是我下山路上拍的。布达拉宫也包括雪城。有众多的官员、贵族、僧人、职员、工匠、农奴等在此居住。沿正门而出,这里是散客和藏族人进出的,门庭宽敞高大,但门可罗雀。倒是大门外的两座正方型小殿堂,金墙碧瓦,有几分气势。如同两座山门在守卫着布达拉宫。
内地游客参观布达拉宫,100元/张票,但只能走边门,人多拥挤;西藏人参观布达拉宫1元/张票,可走正门,却无人问津。大批西藏人宁愿转着经筒,不停息的围着布达拉宫转圈,而且一定要顺时针转。还有一些远道来的朝圣者,在对着布达拉宫行五体投地的大礼。可能布达拉宫对于他们是一块圣地,一般不可轻易进出。
我慢慢摸到布达拉宫的西出口。在那里干等。幸好有一家茶马古道旅行社,可以进去坐坐,喝口水,歇歇脚。不经意间的打听,倒促成了一桩生意。等五人到齐,统一思想,决定走川藏线,包租两部越野车,我们五人按每人1500元的租车费(内含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游览票),其它搭车人员由他们旅行社负责。意向一定,约好晚上商量合同细节。第二阶段的自助游线路也就清晰了。前后不过10分钟,目标锁定。
布达拉宫前的广场,绿树成荫,鸽子翱翔,一座西藏解放纪念碑高高耸立。
入夜的拉萨灯火辉煌,孩童嬉耍,一派祥和;入夜的布达拉宫,更加辉煌、秀美、光彩照人。五兄弟大多数都带了三脚架,此时不用,更待何时。花2元/人的登山费,到药王山摄影平台遥看拉萨的夜晚和拍摄布达拉宫的夜景。美哉!
布达拉宫是西藏的象征,是拉萨的标志,到此一游,不枉来过了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