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研究方案
(2009-11-02 11:08:0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课题 |
小学中年级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目前家庭作业的现状:
新课程新理念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业量与质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的改革是全方位的,那么小学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又该如何设计呢?目前,家庭作业的现状的弊端又是什么?根据深入细致了解,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情况如下:
1、数学家庭作业内容安排分析:从分析情况看,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在“质”和“量”方面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小学生家庭作业形式单调,内容机械,应用实践少。在部分学生中,至少表现为“七多七少”:①、家庭作业内容多(书本、课堂作业本、一课一练等题目内容布置),缺少针对性。②、家庭作业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③、家庭作业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④、家庭作业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⑤、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一刀切”多,个性化少。大部分的数学作业多为机械计算题,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学生真正的数学兴趣可能会因为枯燥乏味的计算而逐渐丧失。⑥家庭作业中机械模仿性的多,而自主探究性的少。⑦备课时重内容,教学多研究作业设计少。
2、数学家庭作业完成心态分析:学生渴求作业新颖有新鲜感,探索性、开放性、与实践密切联系类的创新题题目。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业完成的质量,对感兴趣的学科不仅能认真做而且有时间自找题做,少数学生对讨厌的学科不认真做用互相作业应付,甚至不做;当遇到难题心情紧张、害怕,表明学生的自尊心非常强,唯恐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批评。
3、数学家庭作业评价的现状分析: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渴求别人的评价;教师在作业备课,也要给作业作用以正确的定位。回顾我们的经历,现状是这样的:①学生的“任务”观点。在部分学生中,对作业的质量不重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就不检查,很少纠错,有的学生还会互抄作用;学生之间互相反馈往往是相比一下老师打的等级或分数。很少有学生自我反馈或查究一下出错的原因。②教师评比作用也存在作业作用的异化问题。长期以来,传统作业是“教”的强化。在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论被异化为只有教而无学的“教论”,基于“教论”的作业逐渐转向为教师“教的补充”、“教的强化”。作业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我们要建立新课程论的作业观。
1、研究和建立新作业观。是现阶段教改的突破点和生长点。教学工作上,作业的定位要提升。新课程论的作业必将成为教学与课程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促进教学与课程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平衡的“生态系统”。
2、要科学地认识“作业”的定位。当前,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作业效度的轻视几乎是个“致命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有针对性的作业,到认真逐一批改作业,再到发现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个别辅导,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矫正——改进的循环过程。这个循环过程既能让教师清晰地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程度,又能为下一轮的教学找到扎实的新起点。
3、抓好“作业观”的研究,利于突破家庭作业中实践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大部分教师对如何利用数学课外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却关注不够,对数学课外实践作业有效性没有深入地进行研究。目前有一部分教师或专家也在研究数学课外实践作业设计,应该说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这给我们的研究有所启示。但是,笔者感到他们的理论层面研究还不够深入,操作层面的针对性不强,研究的角度不同,这给我们这个课题带来更宽广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数学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要关注家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因为家庭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增强可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更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改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现状中的不足,在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方面能有突破性进展,成为我们目前须待解决的问题,以能更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理论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包括语言智力、数理智力。
2、元认知理论。以培养对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目的的家庭作业能够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核心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管理、调节和监控能力。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有些家庭作业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有些家庭作业则可以考虑家长的参与和同学的合作,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3、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记忆遗忘规律,认为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4、新课标关于作业的新理念。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构筑各学科基础作业与开放作业相结合的新型家庭作业设计体系。
2、通过研究,突出情感性,探索作业的多元化评价方法。
3、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不仅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
4、通过调查研究,初步了解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学习数学中的生理,心理特征。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本校六年制三年级四个班为实验班,研究过程在教学常态下进行。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观察法:在自然常态下观察学生对待新型作业及评价的行为反应,采用描述性记录法,收集一定的事实资料和依据,并加以整理。
3.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的事实资料和依据通过理性归纳,将局部的、个性化的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性认识。
4.个案研究法:选取班级中1-2名有代表性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连续观察,并按时间进程记录其发展变化情况
四、研究内容:
1、学生参与数学作业主动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态度观的指导策略
3、本研究内容预计从作业的自主性、合作性、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等方面为研究导向,创设出新型的作业形式,并形成不同的家庭作业体系。
3、突出情感,探索作业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五、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等)
1、学校的大力支持。我们学校规定:立项的课题有一定的资金赞助,还成立课题指导小组专门指导。
2、参加实验的叶金华、郑建琴、竺飞霞、龚莉.四位老师分别是瑞安市教坛新秀,瑞安市骨干教师,瑞安市名师培养对象;四位老师的多篇论文、案例在市级获奖,并都曾有多年教学经验跟主持参加课题研究的经验。
六、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9年10月至11月)
1、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
2、调查了解有关于数学家庭作业的现状
3、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
1、制定具体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体系。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4、以点带面,在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在全校其他班级实验。
(三)总结阶段:(2010年8月)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对课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1、课题研究报告。
2、主题研究论文(总结心得)。
3、课题研究资料。
(包括教师家庭作业设计优秀案例集)
参考文献:
1、郑小珍《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判》——《小学教学设计》
2、衣晓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案例》——《小学数学教育》
3、高威华《精心设计作业,放飞学生潜能》——《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3.1)
4、张良明《改革家庭作业形式》——《教师之友》(2003.8)
5、王
6、周大科、刘冰《布置作业的新探索》——《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