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白猿吗?知道什么是蝮虫吗?听说过山南产黄金、山北产白银的山吗?知道上古时代的人怎样做到多子多孙、耳朵不聋吗?没见过、不知道、没听说,想知道!我就是这么喜欢上《山海经》这本古地理书、小说、奇书的。不管别人怎么看这本书,总之这本书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个人认为比什么《藏地密码》、《鬼吹灯》之类要有趣得多。比如《山海经》中【昔隹】山向东三百里,依次展现的三座奇山:
1、堂庭之山:猴寿八百而变猿
这座山在【昔隹】山东边三百里处,生长着很多棪(yǎn)木。这种树木是一种乔木,结出的果实象苹果,表面红了就可以吃。因为棪(yǎn)木的存在,所以这座山上就栖息了很多的白猿。白猿似猴而大臂,脚长便捷,善攀援,其鸣声哀,故有猿三鸣而人泪下之说。传说猴寿八百岁才能变成猿。这些白猿都是八百岁以上的动物,实在厉害。关于白猿的长寿,一种说法是其臂甚长,能引气,故多寿。这个说法似乎有点道理,孔子的手臂就很长,所以也活得很久。最站得住脚的,关键还是引气。现在中国很多门派在练内功的时候都很注意采气,什么采日月星辰之气、山川树木之气之类的。中国功夫最早也是模仿禽兽而来,比如五禽戏、虎拳、螳螂拳等等。因而白猿臂长能引气,或许倒真是其长寿的秘密。不过在变猿之前猴子怎么能活到八百岁呢?也难怪现在见不到白猿,估计是环境污染,没有一个活到八百年而变猿的猴子了。不过,猴寿八百而变猿应该算作最早的进化论了吧。达尔文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2、翼之山:多怪兽、怪鱼、怪蛇、怪木,人不可上
这座山在堂庭之山东面三百八十里,估计是太怪了,上古时候的人都不敢上去,所以《山海经》记录得也不详细,只说,“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huǐ),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估计这些东西都是要吃人的,《山海经》的作者才刻意加上了“不可以上”四个字,可以看出这本书还是很写实的。不过对蝮虫(huǐ),后人则传说是一种反鼻虫,颜色如同红、白相间的绶带纹理,鼻子上长有针刺,大的一百多斤。这玩意确实怪,不仅很大,而且鼻子上长针刺,样子倒是吓人,而且从常识来讲,色彩鲜艳的家伙一般都是有毒的,越鲜艳毒就越大。从图上来看,似乎笨笨的样子,跑不快,并且弄个针刺在前面,自然是妨碍行动。这家伙在怪兽如林的地方倒也能活得下来,可见也非等闲之倍,莫非这个针刺可以伸缩,或者类似于毒液注射器一般。蝮虫(huǐ)先把敌人缠住,再打一针,然后就可以美餐一顿了。

3、杻(niǔ)阳之山:金银山,多鹿蜀、玄龟
翼之山再向东三百七十里就是杻(niǔ)阳之山了。这座山要是放到现在,肯定早挖空了。因为这座山南面盛产黄金,山北面则盛产白银。如果通过什么空间机器、时空隧道之类回到过去,估计全球金融危机就有救了,直接给全世界人民发金子、银子,美元都不用要了,什么银行坏账统统冲掉。这座山不但金子、银子多,而且还有两样稀奇的动物,一曰鹿蜀,一曰旋龟。
这个鹿蜀就是开头说的能让人多子多孙的动物。它的形状实在是奇特,像马却长着白色的头,身上的斑纹像老虎而尾巴却是红色的。我在想,如果这本《山海经》是虚构的,那么古人的想象力也太丰富了,现代人都想不出来的东西,他们能想得出来。更奇怪的是,它吼叫的声音还像人唱歌。乖乖,只要这家伙一出场,扯着嗓子吼几声就是天籁了,那什么歌星都要失业了。还搞什么超级女声,我看搞个超级兽声收视率一定好高。鹿蜀应该是浑身是宝的动物,活着可以愉悦百姓,死了还可以造福人民。据说,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可以多子多孙。这在古代,可是人类最希望做的事情,多子多孙多福啊!皇帝要找得到这动物,肯定穿它的毛皮做的龙袍。所以,可以推测,鹿蜀最后为了人类的传宗接代,也被迫绝种了。因而,我们现在只能看看它的画了:

玄龟,是一种暗红色的龟,形状像普通乌龟却长着鸟一样的头和蛇一样的尾巴,叫声像劈开木头时发出的响声。这个玄龟在长相上还不算太离谱,没有太超出我们的现象。不过它有一个功能就很让人不解了,《山海经》介绍说佩带上玄龟就能使人的耳朵不聋,还可以治愈脚底老茧。这个功能就跟现代人说带玳瑁可以辟邪降血压差不多。总之是无从考证,只能姑且听之,姑妄信之。如果真有,倒是耳聋之人的福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