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北的神秘(216)——内蒙古阴山古长城

(2016-06-21 14:16:56)
标签:

军事

历史

情感

旅游

娱乐

分类: 过去的事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北方游牧部落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始修于燕王,历史长达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而在呼和浩特地区的阴山上,不仅有长城,还有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魏长城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

历史最老的长城——赵长城

长城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部分人提到长城时,最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而最先去了解的却是八达岭长城。其实,八达岭长城是明朝时修建的。在中国最早的长城应该是赵长城。

万里长城绵延万里,并不是随便哪个皇帝哪个朝代就能随便完成的,从第一座长城出现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这最早的长城也是大青山的第一道长城,是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修建的,所以也被称作“赵长城”。据《史记》载:“赵武灵王变俗,穿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阴山下,至高阙为塞。”

从上述资料可见赵武灵王是多么重视边疆地区,据相关资料记载:赵长城大约在赵武灵王二十至二十六年(公元前306-300年)修筑。赵长城从河北宣化开始,经山西北部,西北折入阴山,一直延伸到河套狼山山脉的高阙塞。(今石兰计台)经包头段长达130公里,高约5米,下宽约5米左右。保留比较好的一段却在包头至石拐公路10公里处。它迤逦于阴山南麓的群峰丘陵之中,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站在这段保存较为完整的土筑长城之上眺望,可隐约看到这段从大庙起,东向边墙壕村,西向昆区的古迹。登上高山,可以清晰地看到婉蜒盘绕,跨山越水的赵长城和长城烽火台的遗址,这一长城用土夯筑,层次清晰,残存城基宽约3.54米,高出地面11.8米。沿长城遗址,可以发现大量战国时代的陶片等遗物,还可采集到“半两”钱,板瓦、陶罐、四月复碗、铜链等标本,为今人研究历史,了解文物,进行古文化教育留下了较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据研究呼市历史文化多年的老者孙秀川说:“虽包头遗址较为完整,但赵长城在我们的呼和浩特也有遗迹,今大青山乌素图村西北有出土长城的遗址,并且还有烽火台。这段长城应该由几座烽火台一直连接到云中城,可是遗迹难寻。因为在赵国时期,托县的云中城是赵王的新领土,并设有云中、雁门、工三郡。这也是赵王首次在阴山地区设立地区行政管理机构,且云中城又在大青山南的平原上,所以必须要修建长城以做保护。”

人们最熟悉的长城——秦长城

大青山上第二道长城是秦长城,秦长城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万里长城”,因为这项世界公认的奇迹般的存在,让人们一提到长城,便与秦始皇联系起来。确实,秦始皇工程浩大的修建长城,为中国长城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提到长城,也确实不能不提秦始皇。

据《史记》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可见秦始皇是多么的专注于修建长城,并且在修筑的时候,把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形成雄伟壮观的世界奇景。

因为秦始皇的功劳,所以人们一提到秦长城时,都会与北京的长城联系到一起,其实真正的秦长城西起甘肃省南临,从宁夏进入阿拉善左旗,乌拉特后旗后狼山,固阳到大青山段时,利用赵国修建的长城,与其相互连接后,由多伦、赤峰、敖汉旗、库伦旗,再到辽东,可以说秦长城是从甘肃开始一直绵延东北的一条万里长城。

赵长城在大青山阴山上,而秦长城再次重修加固,故而也在大青山上有遗迹。但秦长城因山势而修,壮丽非凡,所以秦长城的走向较乱,不易清晰辨别。秦长城主要的遗迹都集中在包头境内,并有百余幅阴山岩画成为珍贵历史资源。不过据《中国长城考》载:秦长城经过大青山北部武川县境内。所以在我们的呼和浩特市也是有秦长城的遗迹的。

人们最不熟悉的长城——汉长城

提到汉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时,必然首先想到汉武帝,因汉武帝北击匈奴,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君王,也因汉武帝强硬的态度,让中原人不再惧怕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所以当提到汉代修筑的长城时,则甚少有人熟悉和知晓,所以汉长城成为人们了解和知道最少的长城。

汉长城也是大青山上的第三道长城。汉代为抗击匈奴南下,在我国北部修建两长城。第一道北长城,据《汉书》地理志说:“五原郡固阳,北出石门障,得光绿城,又西得支就城,又是曼头城,又西北得宿虏城。”这道长城沿途有五座城。是由阿拉善盟北境,直向西北到居延海、居延城,主要是为抗击匈奴而修的长城。

其实汉长城又被分为南北两座,汉代北长城被学者称为“汉外长城”,汉代南长城则被学者称为“汉内长城”。据内蒙古考古所工作人员介绍:这两条长城和赵秦长城在构筑方式上不同。赵秦长城因山崖、沟壑据险而筑,几乎全部用石头筑成;而汉外长城和汉内长城多在草原通过,一般无险依,无石可用,只好夯土为墙,经两千多年风雨寒暑,遗址高度多在0.51米左右,宽约48米,许多地段被今人当做道路使用。这两条长城个别地段也会用石头筑成或外筑石内包土。

因为汉长城的这种特点,所以保留下的遗迹也较不清晰,据孙秀川老人介绍:汉长城依然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境内,南面一道在武川县西南部的哈拉门独公社,也是从原来秦长城的基础上向西北分叉出去的,往西北入固阳边墙壕村,经达茂入中后联合旗。另从百灵庙的东南面向西南折进武川县的哈拉合少和哈拉门独公社,这里有三段长城的会合点,应是出五原塞的起点。”

 最神秘的长城——魏长城

关于魏长城还是比较神秘的。有专家认为,魏长城是战国时西魏的一处长城遗址,是魏惠王十九年所筑长城最南端的部分。这段遗址南起华山北麓的朝元洞。据探测,华阴魏长城的起点在朝元洞东南约150米处的华山山麓,东边是长涧河,夯土建筑在距地表约5米的生土上,推断魏长城是利用较高的山麓地势构成的。华阴魏长城沿着弯弯曲曲的长涧河向北延伸,随着河道拐弯长城的弧度也较大,有的略呈直线。

但我们说所的是和呼和浩特有关的魏长城,这段长城是北魏王朝在大青山北修建的一道长城,使得我们的大青山上出现了第四条长城。据《北史》记载:公元396年,北魏已有“拥麾竹镇”一名,是年道武帝拟岳南下,但阴山以北地区无防御等部设施,设置以防为重,拥麾作镇的措施。道武帝就是拓跋珪,他把阴山以北千里大漠以南的广袤草原,由东往西划分为长川、牛川、武川、纽垣川四大地域,北方柔然南下袭击,二月迁都盛乐,也就是现在的呼和浩特的和林县盛乐经济园区。所以,拓跋珪时代所修的长城又是魏长城的另一种说法。又据《魏书》载:泰常八年正月,蠕蠕犯塞,二月筑长城于长川之南。起自赤城,西至五原。”

这条长城现在在格林县境内还是可以见到遗址,从河北省沽原县起,沿阴山北境西至五原。在大家的印象中,鲜卑族本就是北方少数民族,怎么还修长城呢?因为当时的北魏需要抵御柔然这个更北的少数民族,所以魏长城算是一条神秘的长城。

 http://s9/small/001IpYQety72EwOM08oa8&690    http://s3/small/001IpYQety72EwOT7y2c2&690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