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梅消息

(2011-01-06 12:53:17)
标签:

2011

军事

情感

时尚

体育

休闲

娱乐

杂谈

祝福

分类: 过去的事

    前段时间,有个书法家给我一幅字,写的就是“问梅消息”,但是我当时看到后的确是不知道什么意思,也不好意思问他,就收下了,今天看到这篇文章就明白点什么了,所以转载下面文章一起学习。

问梅消息
陈锡庚

http://hzrb.hz66.com/hzrb/images/2010-01/04/1262563234263RB07B104C005_b.jpg
  古屋旁的老梅开得正盛。突然间梦回幽谷,不知道故乡白水潭崖边的野梅是否开得正旺?天冷了,崖上的流水凝成了大大小小的冰,像冰条悬挂在崖上,煞是好看。一群不怕冷的少年去敲下来玩,那时我看到崖边山岩中生长着不少野梅,冰结的越大,梅花开得越旺。小时候知道的仅此而已,无法明白梅影重重的诗意画境,无法知晓长大后会对这些野梅的种种牵挂。真想重拾小时候玩冰的旧梦,可岁月的无情只让我在异乡的孤灯下作些回忆。

  不知道崖边的野梅今年开得正好?是否还记得几十年前一群不怕冷的少年在崖边玩冰的情景?长大了,读了不少名人咏梅的诗文,赏玩了不少画梅的水墨,心里挥之不去梅花朵朵的冬日情韵。回味的温暖带着淡淡的幽香涌上寒夜孤寂的心头。于是夜夜牵挂起白水潭边的几株老梅。别说我无情,无声的牵挂也是一种永恒的痴心。于是我画起了梅花。

  磨好墨,铺上陈年旧宣,画上山崖,崖边一草堂,崖上几株梅花正放,一高士策杖而来,高天一轮寒月……我喜欢这样的意境。也许有人会说我的画不够老辣,但那份梅花心事我全都表达出来了。这幅画来自对故乡老梅的回忆,更来自宋朝诗人仲皎的一首诗的灵感体验。那首诗写得正好:“啼切孤猿晓更哀,柴门半掩白云来。山童问我归何晚,昨夜梅花一半开。”诗写得空灵,清寂,禅意缕缕。我十分喜欢画梅的作品。八大山人梅花的岑寂,青藤道士梅花的疏放,汪近人梅花的冷幽……无不让人心驰神往。我无力购藏这样的稀世名作,但许多老画家也是精品迭出,他们的梅花更为清幽迷人。因为梅花诠释了他们内心的孤寂和孤傲,也表达了他们清贫中的高洁。故乡老画家赵云林的一幅斗方老梅图已在寒舍中十多年了。这株老梅仿佛历经千年,寒光里仍然梅花朵朵,高洁之心表露无遗。这幅作品我购藏于一位画家的朋友,他也是一位书法家。老画家一生坎坷,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亲眼看他作画,尤其是他的“梅兰竹菊”四君子作品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已闻名江南。以至于他去世之后好长一段时间有不少人仍在收藏他的作品,至今他的作品已是难得一见。想当年只要拿一瓶几毛钱的黄酒就可以换他两张精品,真是感叹不已。我无缘结识于老先生,但有缘收藏到了他的几幅竹兰梅作品。他的画不俗气,大大方方,挂在屋里如走进山林,一股清逸之气扑面而来。老画家的晚年据我朋友说,内心非常痛苦,可老画家依然在笔墨线条间写出无限的清气。我喜欢这样的作品,因为这样的画是用心画出来的。

  梅开了。春的气息也近了。我突然想起了一个词:“问梅消息”。第一次见到这个词是看到了清朝著名篆刻家陈鸿寿的名章的印文“问梅消息”,这闲章真好。嘉庆十年即1805年6月,陈鸿寿南行回杭,因友人王心如工画梅,故刻此引相赠以志别。此引结体浑穆端正,运刀熟练流畅,线条以方折为主,而形态或粗或细,或断或续,或收或藏,出丁敬“碎刀”之法而能得到一种朴茂爽朗之天趣。苍茫之中让人有老梅沧桑之感。一种文人情怀,一份对友人高洁的情感。闲章,尤其是文人的闲章,无不浸透着浓浓的书卷气。据说王心如在获赠后,即拿此印给篆刻家陈豫钟欣赏,陈豫钟用隶书在边侧刻上一段长跋。两位篆刻老友的墨泽留在同一方印章上,也算是一段佳话。

  问梅消息,不知梅花能否告诉我田边的小草是否在慢慢地苏醒?崖边的老梅是否有几许孤寂的吟唱,吟唱中依然一脸的高洁?我知道陈鸿寿也是制壶高手,曼生壶名满天下,梅花桩形的曼生泥壶是否品到了明媚春之讯息?康熙年间的冰梅瓷瓶却在我案头日日告诉我梅的心事。别问了:问梅消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