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某女,60余岁,长期双侧下肢静脉曲张,以小静脉怒张明显。近两年来,双侧小腿踝关节上方明显色素沉着,且逐渐加重,浅黑色,曾用中西药治疗,未见疗效。就诊时,检查见双侧小腿及膝关节上方小静脉明显曲张,双踝关节上方色素沉着明显。查双侧腓肠肌明显僵硬及压痛。针刺采用激痛点针刺方法。治疗6次后,皮色逐渐变浅,范围缩小。左侧小腿皮色基本恢复正常。
目前仍在进一步治疗中。
下肢静脉曲张指下肢静脉系统处于伸长、蜿蜓、迂曲状态,通常发生在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及其属支。多数认为其病因与持久从事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的人多发,但长期坐公室的女性也易发生静脉曲张。早期少有症状,少数患者在走路时自觉下肢酸胀不适,小腿浅表静脉迂曲、扩张,有时卷曲成团呈蚯蚓状,站立时明显,抬腿后消失,后期可出现皮肤营养性变化如皮肤变薄、脱屑、瘙痒剧烈、色素沉着或经久不愈的溃烂(
俗称老烂腿) ,有时也继发出血或湿疹等。
西医多用微创等治疗。针灸也有刺络放血等治疗方法。但这些治疗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容易复发。中医对于本病的治疗多从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论治,也有一定疗效,但时间长。本人检查中发现,患者腓肠肌肿胀,存在激痛点,因此,采用激痛点针刺疗法,疗效可供参考。进一步查找有关文献发现,新近的理论认为,多数静脉曲张患者存在腓肠肌泵功能障碍,因此,用腓肠肌激痛点治疗静脉曲张,或许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