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某,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因学习成绩差(班上倒数第1、2名),多动等,由其母亲在多次与我联系后,于8月19日前来就诊。其母亲代诉:患儿多动、注意力差,上课时易开小差,时常不自主地频繁挤眼、愁眉、皱鼻子、噘嘴等,睡眠浅,易醒,梦话多,食纳差,大便每2-3天一次,质硬,小便可。舌脉无明显异常。
曾在某医院作过智间检测,IQ94。按多动症进行治疗3个月,未有疗效。
该患者有明显的多组肌群同时或相继刻板抽动,是典型的儿童抽动秽语综合症。而单纯的多动症不会出现出现肌肉抽动症状,而抽动秽语综合症则多伴有多动症状。因此,应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症。
从中医角度来看,患者应属痰火上扰清窍,故用中药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针灸则用四神针、颞三针、定神针、腹三针、手智针、足三针治疗。
针灸治疗原来打算隔天1次,但因我有事外出,直至今天才给他进行第2次治疗。
患儿母亲说,经过第一次治疗后的前三天,患儿的抽动症状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程度明显减轻,但近一、二天又稍有反复,但仍优于治疗前。其次,患儿的睡眠也明显较前转佳,食欲好转。
尽管患儿只进行了1次,治疗,但疗效之迅速及明显程度,已超出我的想象,而且,其疗效的取得,看来主要是依靠针灸。因为:1、针灸的疗效往往会因为针灸的刺激现时慢慢减弱(如果不继续针灸的话);2、病人每天服用中药,其作用应该会累积增加,但本例病人睡眠转佳,应归功于中药,因为其疗效一直保持。
其次,针灸刺激的效应也表明,针灸以隔天或每周2次的频率为宜,而无须每天针刺。这也与我以往的观察一致。
病人本周四继续治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