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针疗法问答

标签:
蜂针类风湿强直性脊椎炎健康 |
分类: 临床治疗 |
1、什么是蜂针疗法:
利用蜜蜂螫器官为针具,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称为蜂针疗法。蜂针既给人体经络穴位以机械刺激,同时自动注入皮内适量的蜂针液,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其针后继发局部潮经充血,以兼具温灸效应。可见它是一种具有针、药相互结合的复合型刺灸法。
2、蜂针疗法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民间蜂螫治病经验与针灸医术相结合发展而成的蜂针疗法,兼有针、药等多种作用。
蜂针循经散刺法属轻刺激,经穴直刺法为中等刺激,活蜂螫刺法是强刺激,视个体反应辨证施治。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的蜂针疗法提高了原始蜂螫法的疗效。使用活蜂蜂针,将蜂针液中挥发性成分注入人体,这是蜂针液药剂所无法代替的。
蜂针是蜜蜂的自卫器官,当蜜蜂感受到生命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胁时,会执行蛰刺的动作,而在针刺的同时,蜜蜂会从蜂针注射一种液体,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对于被针蛰的生物会产生局部或全身反应,我们将蜜蜂针刺所产生的液体称为蜂针液。
蜂针液味辛、苦,性平。功能袪风通络,化瘀止痛,抗过敏,降血压。实验研究知道,蜂针液含多种生理活性胺、糖类、脂肪、各种氨基酸,以及卵磷脂、组胺、胆碱、甘油、磷酸、蚁酸、脂肪酸。另含磷、碳、硫、镁、铜、钙、钾等元素。它们既具有全身性的作用:抗炎、抗细菌、清热镇痛等作用。蜂针液可作用在免疫系统,并抑制免疫失调。它具有类固醇样作用,但比类固醇更佳,且没有类固醇的副作用。这是它难能可贵的地方。
蜂针液还具有极强的溶血作用,它还有抗凝血作用,无论在体内还在体外,均可延长血液的凝固时间。蜂针液有抗发炎及抗菌作用,所含apamine、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具有直接抑制炎症的作用,另一些成分melittin则对脑下腺-肾上腺皮质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还有些成分本身既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又能直接抑制炎症过程。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此外,蜂针液还有免疫抑制、抗辐射及镇痛作用,能抑制多种植物及动物肿瘤组织的生长。
3、蜂针疗法的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蜂针疗法主要应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腰椎颈椎病、强直性脊椎炎、肿瘤、癌症、硬皮病、哮喘、神经痛、神经炎、心脏血管疾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
蜂针的疗程如何?
根据病种和病情的轻重程度,疗程有所差异。一般每1-5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1-2个疗程即可取得显著疗效,某些疑难杂症的疗程则需适当延长。
4、蜂针疗法要注意什么?
蜂疗的禁忌:过敏体质者;10岁以下的幼童;脑创伤;荨麻疹者不宜采用蜂蜜疗。蜂针治疗期间严禁饮酒、食螺、蚌、虾等食物和服用含虫类的药物,以免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5、蜂针疗法时有什么反应?
初次接受蜂针的患者,在治疗点或身体的某些部位产生经、肿、痒和淋巴结肿大等现象,这是蜂针(毒)温经通络的正常效应,无须用药处理,在治疗的过程中会逐步减少和消失。蜂针反应的大小,并不是衡量某一人适不适应蜂针疗法的指标和依据,它是蜂疗医生掌握间隔时间和蜂针用量的依据。
附、蜂针疗法的历史
19世纪末开始有了关于蜂针疗法系统性的临床研究,1888年维也纳医师特尔(Terc),曾用蜂蛰治疗风湿病173个病例,由于相当成功,这种疗法逐渐流传到整个欧洲。一直到20世纪新大陆才有较多蜂针疗法用于风湿病,1935年美国的贝克(Beck)出版蜂针疗法的专论,可谓集各家之大成。1936年中国也开展全国性大规模的研究,而到1950年代世界各国已经开始进行蜂针液成分的研究,以期更加了解蜂针液,并建立更详细的资料库。
因此,蜂针疗法已有超过1200年的历史,在中国、韩国、和苏联有临床上广泛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