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份开始,我在杂志《安25ans》上有了一个专栏“Serious
Shopper’s Shopping Memo”。
《安》的主编宋娟是我多年的好友,在她还担任《瑞丽伊人风尚》的主编时因为工作上的合作而认识的。跟很多社交型的主编相比,宋娟异常低调,喜欢在杂志内容上下功夫远多过抛投露面于人前。本人也随性自然,有着一种没有任何作秀成分、非技巧性的优雅和美丽。但工作中的宋娟,总带着股排除万难、志在必得的劲头,对自己不满意的事情决不轻易妥协。所以她做出来的杂志,不论是哪一类的风格,都能从头到尾保持着统一感,一页页翻去体会得到制作人员的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宋娟曾经作为《瑞丽伊人风尚》的主编,从筹备创刊,到走向人气发行量双高,整整干了六年,也陪着很多中国女孩子走上了职场丽人之路。2006年,她来到了与嘉人、ELLE等杂志一同隶属于法国桦榭集团的年轻期刊25ans,当时的中文名字还叫“炫色”。由于是一本和国外的版权合作期刊,一定程度上受到原版杂志内容风格上的限制,还显得有些青涩零散。宋娟上任后将杂志重新定位为“细品生活之美”,中文名改成“安”,并在增加符合中国女性读者的内容、提高制作质量两方面做了很大努力。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安25ans》就获得了很多新读者,在杂志里营造出了一个“奢华贵气、优雅和祥”的“安”世界。
这期间,宋娟本人结婚生子,个人的幸福生活也没有落下一步。我的博客,本想给休产假在家的她用来消遣的,却因为邮件发收方面的小差错而成了她上班后最先看到的内容。从宋娟那儿发出的邀请,是她看了博客几分钟以后就来的……
博客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属于自言自语自说自话,对内容和字数没有规定,也没有交稿时间的概念。杂志专栏就不同了,设计好的版面,固定的字数,还有杂志本身的风格,刊登时的季节性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好在宋娟给了我很大的自由,让我继续保持博客的风格,写自己的亲身体会。
在这个博客里,我写过很多时尚品牌,但内心里却并不认为自己是个时尚人士。我想我应该只是个things
lover——喜欢东西的人,从服装鞋包到日用杂货,都喜欢。比起一见钟情、随性购物,我更喜欢抱着serious的态度去探求寻找各类物件里属于自己的那个best
one,既享受过程又增添了拿在手里的眷爱。在杂志专栏里,也将以一样的标准,写这说那,或许个人色彩浓厚了一些,不过保证绝对是真实有据的。
女人的衣橱,大都是由不太受年代限制的经典和当下的流行共同组成的,我自己也不例外。拿出来写的则都是我理解的前者,也许是几十年前就有了的经典,也可能是新晋的经典,但都无一例外已经成为了品牌现在的代表性款式,每季在材质剪裁上小作改动不断推出。我想,这样的衣饰该是组成自己穿着风格的骨骼框架,或许值得拿出来分享吧。衣服鞋包,除了个人口味上的因素,我喜欢穿在身上可以感受到现任设计师的才能和明确理念的品牌。历史再辉煌的牌子,如果正值处于定位模糊或经营低迷的时期,也一样会从设计里流露出犹豫不决、思前想后的尴尬。而目前虽不算知名的品牌,如果背后有设计师的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就照样会呈现出极高的完成度和与众不同的魅力。
对日用杂货等生活中各种需要花钱购买的东西,我都有着极大的热情。相比穿衣戴帽,只有在镜子前才能看到自己,这些物件直接映入眼里的次数和时间要多得多。非消耗性的东西,我总是抱着用一辈子的念头,努力寻找中用又好看的。自然而然,找到的大多是既有历史,又凝聚了制造者汗水和心血的物件。有时是手工制作的温暖感,有时是发明起源的超前性,也有时是设计上的人性化,拿在手里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感动,天天用着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眷爱。很多东西,买的时候或许觉得小贵,但用的时间长了自然物有所值,也符合环保的精神。而我们人人都梦寐以求的品位,不就是在把好东西不断看进眼里而培养出来的么。
我写的东西,都有品牌可循,但实际上从品牌入手选择的几率却很小。往往是好的物件带我认识了品牌,又吸引我去了解“为什么好”和“是个什么样的品牌”。用得好的东西,自然会再次提升品牌在心目中的印象。总觉得做一个品牌,不像街头小摊街边小店那样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需要毫无怠慢的呵护和培养。而要把品牌做到知名,长久维持,甚至成为名牌,则更是异常艰辛不易的事情了。有时候,一个看似没有生命的物件在手,也可以让人想很多,教给人很多……
说到底我只是一个Shopper,无论是在这个博客上,还是《安25ans》的专栏里,我都会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只写自己买过用过,认为值得推荐的东西。希望我这些“Serious”——严肃认真的选择,对花时间阅读的人能有些小帮助。
注:现在的博客头像,是为了杂志专栏里需要的作者照片而拍的。虽然刊登出来只是一张豆腐干大的小照,却惊动了身边的朋友,上海现在最具人气的时尚摄影师李奇,他美丽而有个性的化妆师太太YaYa……
所以听到有人夸奖,我总是很心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