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心的干妈

分类: 米雪往事 |
http://www.uniglobethetraveltimes.com/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1/06/devonport.jpg
可心和Anna第一次见面,一向怕生的小姑娘立刻亲热地上前拥抱。Anna高兴地说:“好多小孩看到我会怕,没想到可心这么喜欢我。”于是干女儿就这样认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有时简单就如一触即发的火花。噢,朋友们别对Anna的话有误会,我的第二故乡可是著名的盛出“好姑娘”出美女的地方哟,有机会我会传张她的照片。
时光倒流回我的初一。一天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园园的娃娃脸,稚气十分,个子好小,老师安排她坐第一排。她就是小安娜,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女生。这个小妹妹可淘气了,上课爱做小动作,有一次她将手指插入课桌的一个小洞里玩,下课了却拔不出来,吓得直哭。老师请来木工砍开课桌,小姑娘的手指才得救。
别看她上课爱做小动作,还经常打瞌睡被老师敲醒,却在班里各科成绩名列前茅,还在期中和期末考取得全年段各科总分第一的好成绩。那时我们的老师爱把学生的成绩排名并公布,颁发奖状和奖品,安娜总是最耀眼的明星。
后来上了高中,老师认为有个规律,学理科的女生到了高中就往后退。那时“重理轻文”,喜爱文的我们却都选读理科,流行一句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呢。即使读理,安娜依然不输男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安娜在文学方面的天赋和才华,她阅读很多报纸杂志小说,并用生动活泼的言语和我们分享。她的口才和感悟能力很出色,在初一时她把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分段讲给我们听。讲得绘声绘色,害得我们追着她要听下回,忘了上课时间。那时候她的作品就已经变成铅字了,刊登在“中学生语文报”上。
http://images.fineartamerica.com/images-medium/a-new-zealand-landscape-phil-stone.jpg
小小年纪,安娜已经有追求完美主义的苗头,带来的折磨表现在学业上,尽管是她最出色的领域。经常发生这样的场景,考试完毕大家都离开考场了,她还不愿交卷,趴在桌上哭得好伤心。别人还以为她考坏了,她自己不能容忍放弃个别难题,结果分数出来却是全班数一数二。我想原因是她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鼓励和赞扬,尽管小女孩非常优秀,却不懂得欣赏自己。
安娜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一人带着她们姐妹仨度过童年,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啊。至今她每次和我聊起家里人,都感慨母亲当年能把她们养活就很了不起了。排行老二的她,自然随从那个年代老二的普遍命运,小时候在奶奶家里。奶奶非常慈祥,是个虔诚的信教徒,安娜耳濡目染,成长为一个善良而真诚的人。
在艰难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往往知道要为自己做什么,安娜家住在离中学挺远的一个乡里。她每天要独自来回走一个多小时的乡间小道,风雨无阻。
http://images.travelpod.com/users/max_moo/new_zealand_07.1195635960.lunch-view.jpg
命里注定,追求完美的人是要承受磨练的。Anna比我早几年出国,经历了风风雨雨,在新西兰安居乐业。但是她还是那么执著和认真,不肯给自己一点的轻松。
我在想,大概不够自信的人总难有安全感,我自己也一样,需要不断出力才能切实感受自我存在的价值。一旦过安逸和休闲的日子,反生不安和郁闷了。
当年我们都特别喜欢第二次握手的女主人公,或许也被她激起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我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世界,梦想着有一天到天涯海角去流浪,在无际的旷野里扯着心灵的风筝尽情飘荡。可是多少年过去了,还在追寻着飘荡着。这不就是我们早就设定的路程吗?有梦的人生就有美丽,不正是梦想在支撑着艰难的岁月吗?
http://i.thestar.com/images/37/75/d390df154b6ca68e9b0aa5777ef8.jpeg
Anna很忙,很少上网,估计她不会看到这篇博文,但无关紧要。我们是这样的知己:即使十年二十年不联系不见面,一见面还是有说不完的话。是那种“没打电话不等于不牵挂”的人,在心里永远给她或他留着一份空间。不需要用言语表达关切和祝福,纵然相隔遥远杳无音讯,可是在拾起电话的那一瞬间,相互已经心领神会了。
注:所有图片均为新西兰风光,来自网络goog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