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接受文化撞击的最佳年龄

(2012-04-03 05:07:59)
分类: 大学捷报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这里写的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从捷的成长来看,我认为在最适当的年龄把他带到美国,他如今的发展得益于当年我的决定。当然我留在美国失去许多,但做任何事都难免有得有失。

现在捷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自己打理学校里的一切事,他正为人生一次重要的起飞做准备。有时我也设想,如果他今天还在中国,这些事肯定要我操劳,会让我很费心。因为他小时候被宠坏处处依赖别人,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即使读大学找工作他也很难独立。主要原因是我们教育孩子失当。

 

捷9岁来美国,来美国后的发展以前介绍过。他已经融入美国文化,但是他对中国的人情世故也很理解,挺善解人意。英语成为他的第一语言,但是他听和说中文基本没有问题,可以用中文和我们聊任何话题。可以说中美文化他都接受,在他身上融会得很自然。

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交朋友,他的朋友有各种肤色,既有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也有新移民。而我交朋友偏爱同胞,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近感,最好的朋友来自大陆,因为与他们交流起来有特别多共同语言。再比如饮食,中西餐捷都爱,在学校吃西餐多了,回家要吃中餐。不像我,来美国这么多年依然要吃中餐,吃完西餐老感觉肠胃不实在,西餐的菜名和调料记不清,做菜味道就是不对。而瑞就偏爱西餐,从小在学校吃的都是西餐。最大的问题是教瑞和可心学中文将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最近正在愁这事。

 

大概小孩在7-11岁的年龄段,对文化撞击的反弹最小,适应新环境、接纳多元文化的能力最强。比如说语言,他们的英语可以讲得不带任何口音。太小的孩子,来到新的国家,容易忘记祖国的文化和语言。大的孩子,语言和文化已经根深蒂固,虽然不会忘,但是要说地道而流利的英语却不容易了,对新文化有抵触,融入难度比较大。

尽管跨国教育和多元文化熏陶对孩子有好处,但孩子的成长还是得随缘。拿我们家两个小的来说,我也不可能刻意地把他们送回中国生活,直到9岁再接回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