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聪明人”竞争
(2012-01-17 02:40:36)
标签:
大学 |
分类: 大学捷报 |
这个题目好大,其实只是与儿子聊天的内容。捷长大了,如今与他对话容易多了,他都能心平气和认真听。就是不同意我的观点,也不呛我,最后还会对我花的时间表达感谢。
捷提起学校的竞争很激烈,感觉周围都是很聪明的人,压力不小。我希望能助他缓解压力,谈了自己的看法,整理如下。
1,真正绝顶聪明的人毕竟占极少数。据一些统计介绍,在一个班级这样的群体里,居顶尖的学生比例大约3%,绝大多数人处于中间地带。在你的学校,虽然集中那么多天分很高的人,但是特别出色的人比例还是很小。举一个例吧,在学校四十多万校友中,获得诺贝尔奖的也只有25人。
2,有许多方法可以弥补天分的差距,比如勤奋努力,良好的学习方法。一个平常的人通过努力可以取得一定成就,而一个聪明的人不努力则肯定一事无成。
3,一些重要素质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比如待人友善、团队精神,应对困境的良好心理素质等。一个人没法取得别人的合作和信任,没有坚强的意志,聪明也发挥不了作用。
良好的待人处世方法,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几乎起决定作用,有时一个细节、一句诚恳的话语都让你区别于别人。去年暑期我们去伯克利时见到捷的老板,老板说捷很LUCKY,在100多个申请者中胜出。后来我问捷有何“秘诀”,他说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那天面试穿得很正规。这是学校提供的工作,开学后捷还在打这份工,只是把全工改为半工。
4,找到你爱做的事,你将发现自己有巨大的潜力和热情,这就是你的天才!
一个人的头脑就像一个固定容量的容器,多装了这种天分,其它的就装不下了。如果每一种都有,他可能是平凡的“全才”,但不能是“天才”。假设一个人有多种天赋,人也没有足够精力一一去实践啊。所以不必要求自己“全能”,一个人考试成绩门门优,并不能保证在实践中有突出表现。美国的大学录取学生把卷面成绩作为参考,经常破格录取一些单项出色的学生,正体现因材施教。
况且人的许多天分是考试测不出来的,比如经营和管理能力,所以我们常发现那些当年班里成绩不怎样的同学,如今生意做得可红火。
捷说自己还不明确真正爱好什么,眼下只是努力拿好成绩。我告诉他,工作后有了实践机会,你慢慢就知道了。今后你会发现,一个人能否做自己喜爱的事,在生命里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