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 看自己是否孩子喜爱的父母
(2011-12-05 07:51:33)
标签:
亲子关系育儿 |
分类: 共同成长 |
最近孩子们爱上Dr.Seuss的书。虽然每本书的阅读量看起来比较大,但是因为读起来琅琅上口,难度循序渐进,故事有趣,插图幽默,孩子们有兴趣读下去。这位作者写的儿童阅读启蒙丛书,已经得到4代人的喜爱,一直是最畅销的儿童读物。我对Dr.Seuss也产生兴趣,看了一些他的生平介绍。这里摘录他的一段话“A person's a person, no matter how small. Children want the same things we want. To laugh, to be challenged, to be entertained and delighted.”
他写书特别尊重孩子的感受。他说,不管多小的孩子,他们都有和我们同样的需要,开怀大笑、接受挑战、喜爱娱乐。
人做一件事,指导思想好重要。写给孩子们读的书,不就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吗?成千上万的儿童读物作者,有的人写的书无人问津,有的书却经久不衰,因为他们知道如何走进孩子的心里。
正如为人父母也有太多不同,有的人与孩子的关系如水与油,怎么也溶不在一起,甚至是水火不容。而有的父母却可以很好地理顺亲子关系。
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内容很多。但我看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要像Dr. Seuss那样尊重孩子,平等看待孩子,年幼的孩子也不例外。
换位思考,问问我们自己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也可以推出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
谁喜欢一个老是责怪自己的人?老是否定自己的人?
有些孩子很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因为父母从来没有认真倾听他们的谈话,有的是忙着不停地指教孩子。父母只把自己的想法加给孩子,而不关注孩子具体面临的情况如何。
有一位妈妈,子女都已成年成家。可是这位妈妈每次见到孩子,依然是批评和指教,这个不好那个不对。结果是孩子们把看妈妈当礼节性拜访了。
一些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与自己不亲,却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是如何对待子女的。
我们喜爱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一定是这样的人:尊重我们的思想,理解我们的感受,欣赏我们的能力。不是吗?
简单地讲,就是把孩子当作老师和朋友。我感觉和孩子互相学习挺重要,我们也许太注重自己当孩子的老师,其实孩子更是我们的老师。
在如今信息瞬息万变的电子时代,了解外面世界的速度和广度,朋友们您能保证说自己比孩子更高明吗?反正我是一直需要向孩子学习滴。
不要说捷,就是现在才五岁的瑞,也让我学到不少新知识。我的童年不在美国,所以很多美国儿歌童谣和童话故事还是他告诉我的呢。现在他迷上变形金刚,经常给我讲那些主角和故事,为了与他有共同话题,我看了3部变形金刚电影和一些动画片,好有创意,很震撼(电影第一和第三部好看,第二不行)。
有的时候父母认定自己一定比孩子高明,尽管自己的眼界十分有限,却还是指定孩子要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我们可能认为自己的“经验”很丰富,可是我们不能忘了时代和环境不同,人的个性不同。孩子是完全独立的个体,我们的老路子不能硬套在孩子身上。
如果强迫孩子照我们的意思办事,遵循我们的思想,那么孩子肯定会失去自己的创新能力。我看,宁可孩子有一定的叛逆性,也不要牺牲他们的创造力和进取心来培训一个顺服的孩子。
与孩子相处融洽这件事,我想到我的外婆,今年93岁了。她这辈子一直都很有凝聚力,大家都爱与她相处和聊天,子女孙子女就不用说了,甚至我的婆婆也说爱和她聊。为什么?因为外婆从来不打击人,总是给人打气,而且通情达理、善解人意。
要一辈子都是孩子心目中的家,其实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不过真正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