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解亲子心结
(2011-02-13 11:17:01)
标签:
虎妈亲子关系孩子教育 |
分类: 共同成长 |
“虎妈”博文发了以后,我问捷对我的评价,是否什么时候曾像虎妈妈。我并不是担心得到什么评语,事实上捷时常批评我管教孩子纪律不严。主要担心的是孩子的心里是否留下心结,我和捷之间也有不少冲突,我也采用过激烈的言语。
Lac
Su的文章让我想起,传统的家教方式以父母的意愿为中心,忽视孩子的感受,很可能给孩子留下心结。打骂孩子成习惯后,有人甚至以此为自己解气、泄怨的手段,这一种最伤人!
这些不幸的心结,有的孩子从来没有表露过,更不会与父母谈。有的人个性有缺陷却不知与从小的家庭环境有关,找不到根源更不幸。而且,由于这些人从小被要求绝对服从父母,这些孩子几乎都让父母认为很听话很乖,有的人在学业或工作方面表现很优秀,让父母引为自豪。这些“听话”孩子心里有痛,自然不为人知,父母也不曾意识到潜在的危机。
与其把积怨藏于心,不如让孩子说出来,对孩子是一种释放,对父母也公平,因为父母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伤害了孩子自己还蒙在鼓里。如果大家能开诚布公谈一谈,也许心结就可以解开。像Lac
Su这样把痛苦说出来,其实给了父母反思和解释的机会。但是,如果父母依然以高高在上的态度指责孩子,并且一意孤行,那就无可救药了。
一个人如何接受父母的教育,他或她很可能用相似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下一代。朋友Amy曾是大家眼里的“完美孩子”,学业拔尖,各项表现出色。可是她说自己其实一直不开心,因为老觉得一切都不理想,自己在骄傲与自卑之中徘徊,成家后与孩子的关系处理得很糟糕。Amy就是用当初自己父母严厉的办法来指令孩子,孩子在她眼里永远做得不够好,她用非常凶狠的言语来挑剔孩子。可是在美国的孩子有很强的个性,不能忍受她无休止的指责和埋怨。
后来Amy寻求了一些帮助,逐渐找出自己的问题,与孩子进行了坦诚的交流,她也经常提醒自己听听孩子的意见。这样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比较正常的。
教育孩子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于放任自由,担心没有挖掘出他们的潜力,过于强迫苛求,则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因材施教,还要掌握度的艺术,需要智慧和理智,是一门做不完的学问啊。
不论哪种方法,如果在孩子心里留下永久的伤痛和个性的扭曲,则是失败的教育。如果“成功”必须让孩子付出心理创伤的代价,而且无法解除,那我宁愿他们只是快乐平安的普通人。
相关博文:虎妈妈的后代有话说
前一篇:茶余酒后闲话“国际市场”
后一篇:特例:中国买间房,美国购栋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