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为何这样挤

标签:
城市建设人口密集杂谈 |
分类: 故乡的风 |
这次回来,最明显的感受是:挤!似乎这个城市10年里人口长了好几倍。
开发了那么多新区,盖了这么多高楼,街上挤满人与车,这边依然紧锣密鼓地建设。我住的对面建楼工地,机器轰鸣声几乎夜以继日,天不亮就吵醒我无法再入睡。听说居民也投诉,但无任何效果,发展是硬道理吧。
常常我们首先想到,中国和美国土地面积相当,但总人口是美国的4倍,所以显得挤。可是我感觉居民拥挤程度,或者可以说人口密集度,在中国的大城市,远远超过美国大城市的4倍。
当然,美国也有个别非常拥挤的大都市,但本文说的是普遍现象。举个例子,我在美国住的L郡,和这里的R市,都是沿海繁华城市,也都算是人口相对密集的地方。我做了一个直观比较:R市一座普通公寓楼,以每层8个单元,共8层计,住了64户人。而在基本相同的占地面积上,L郡大概只建2-3座独立屋,或只有一座,即使是公寓楼,普遍的也不过10户人家。况且,独立屋还是占多数。L郡也有摩天大厦集中在L市中心,但几乎都是办公楼。
按照这样估算,R市的居民密集度是L的几倍?
这应该是我感觉R市特别拥挤的原因,国家总人口比较在这不适用了。我想原因是:中国的人口偏向沿海大都市集合,因为东西部差异、以及城乡差别还很显著,在大城市生活,不仅我们的机会多一些,孩子的教育也有影响。
而美国的城乡差别不是很大,一个(County)郡由几十、上百个(City)城市组成,连成一体,形成“卫星城市”(称谓请朋友们指教),但群星灿烂,各放异彩。各城市可能有一些环境的差异,但城市之间交通便捷,每个城市建设也大同小异,生活设施齐备。各州的建设步伐也比较整齐,在人口有绝对自由流动权的情况下,依然不会造成过度集中。由于人口分布比较均匀,美国大城市的街上,车流相对通畅,行人显得稀少。一些适宜农牧业的地方,大面积的土地集中开发,机械化生产管理,效率很高。
据说,现在R市的新区开放,也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未来的中国,城乡差异真正地、实质性地缩小,大城市的压力一定会减少。同时,区域之间的差距缩小也是重要因素。
想象一下,如果大街上的人口密集度只有美国的4倍,将是多么舒畅和谐的景象。
高楼大厦多、人多、车多,孩子们特别开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