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美国孩子笑得灿烂----从小娃娃谈起

(2009-08-20 07:28:02)
标签:

中美文化

孩子

分类: 文化撞击

近日新浪“草根博客”推出一组博文,主题是介绍中美两国孩子的相异之处,我的两篇博文“中美文化对孩子的不同影响”和“美国孩子如何过暑假”也得到了推荐。

两个国家的孩子各有千秋,是文化环境和教育理念不同造成的区别,孩子的表现与社会和家庭氛围密切相关。即使孩子有不足,他们也不应该是被埋怨的主要对象,多数情况下他们是无辜的。

有博文谈到为何美国孩子笑得比中国孩子多,对此我有一点感想。但本文并不是写读后感,而是聊聊如何才能让孩子笑得更灿烂,从刚出生的宝宝谈起。

 

一件小事。那天我带着两个小宝宝陪同捷参加USC(南加州大学)Admit Day(录取生接待日),当捷与工程学院院长谈话时,我也过去打招呼。院长见到两个小宝宝,立刻蹲下身来向他们问好,问名字问岁数“聊天”,逗得小家伙咯咯笑。

前段时间两个小家伙随大哥哥去参加大学的活动,到处都能得到这样的“待遇”,不时遇到教授和工作人员还有其他家长,给我们的推车让道,和小宝宝说“Hi”。

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平时我推小孩外出,常有陌生路人和小宝贝打招呼问话,赞扬他们很可爱,有人还会说“愿神保佑你的孩子”,“感谢你让我看看这么可爱的孩子”。面对那些友善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小家伙当然很开心,他们也回与甜蜜灿烂的笑容。

在美国我的确感到人们对孩子的尊重从娃娃做起,美国人路上遇到成年人会打招呼,不论相识与否,所以见到小娃娃不打招呼,似乎“不礼貌”了。

但是由于观念的不同,中国的小娃娃可能难有这样的“礼遇”。有一次,我打电话给国内的一位亲戚,她有一个和我家宝宝差不多大的孩子,说担心孩子太外向,因为见到陌生人爱笑爱打招呼,可是有的人却不理睬小宝贝。我实在为这位小宝宝打抱不平,童真可爱,怎能视而不见呢?

 

一个国家的文化积习很难用对或错来评判,更难在短期内有大改观,但不论社会环境如何,我们作为家长都有自己要努力的事。这不,在美国常有患抑郁症的孩子,在中国也有许多快乐的小天使。设想,如果家长把不切实际的“远大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把自己内心的怨气和郁闷无端发泄于孩子,让孩子置身于暴力虐待,那么即使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孩子又怎能露出灿烂的笑容?另一方面,不论是多么恶劣的外部环境,有爱心有智慧的父母和老师总能给幼苗营造温暖的春天。

让孩子能笑得更灿烂,我们首先要献给他们最真心的笑容。

 

新浪草根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