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美异族婚姻带来的启示

(2009-06-14 12:23:13)
标签:

美国

异族婚姻

杂谈

分类: 文化撞击

前几日,我的朋友珍妮庆贺结婚10周年。她嫁给一位白人,据她介绍,老公很顾家,里里外外一把手,家里修理是个能工巧匠,照顾小孩耐心周到,下班回家就抓紧时间陪孩子。他们也为柴米油盐之类的琐事闹别扭,他们还有明显的“分歧”:一位爱中餐,一位用西餐,各做各的,在家里很难坐在一起,外出用餐也要经过一番商讨。引人注目的是:他们有一对十分可爱聪明的混血儿宝贝。

 对于称呼珍妮的婚姻用语,我还费了脑筋。本想称“异国婚姻”,一想,不对,许多夫妇在结婚前都已是美国公民了。即使不是美国公民,结婚后很快就入籍了,不是异国。用“异族”吧,夫妇来自不同族裔。但是,即使不同族裔,如果两人同在美国生长,还是比较容易寻求共同点。

没想到更合适的用语,就用“异族”,本文主要指处在不同国度生长环境的夫妇,如珍妮,她从小在中国长大,来美国留学而移民,中国文化对她的影响非常深刻。而她的先生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

 由于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居民来自世界各地,异族婚姻很普遍。以前我住的公寓,有4个单元,其它3个单元的住户都是异族婚姻家庭。我见有的夫妇携手散步,亲亲密密,也目睹有人闹离婚,吵得警察都上门。

提到中美异族婚姻,在这里我见多的是:移民来的中国女人嫁给异族美国人,她们谈起先生,流露出自豪感和幸福感。似乎少见移民来的男生娶异族美国太太,不知其它区域如何。

 

每一桩婚姻都是独特的,有酸甜苦辣,不因为夫妇肤色不同,而有特例。从这些朋友们的介绍,我发现中美异族婚姻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

老夫老妻也要浪漫。尽管有吵闹,珍妮夫妇很快就和好,主要归功于先生。不管闹得如何,先生上班前一定会给珍妮一个亲吻和拥抱,下班第一句就问:“你今天过得如何?”所以珍妮很容易消气。平时,先生对她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等记得一清二楚,提前买好礼物,节日也不忘给她送礼,请她外出用餐。平时外出用餐和参加聚会,不论是工作还是朋友,都能尽量携太太同行。

在有些中国夫妇看来,这些细节太繁琐,老夫老妻啦,讲究这些“客套”干嘛,都是自家人了。不过,女人可是心细敏感,先生的用心一定会得到感激,相信男人也不例外。

 

婚姻需要双方相互尊重。良好的婚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不是老公单方“献殷勤”就能万事大吉。我的一位朋友分享她的感受说,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冲突就减少了,她举例说,她的老公买了新衣,就把旧衣服扔了。刚开始,她埋怨先生太浪费,你拿去送人也好啊。但是后来,她站在老公的角度看,发现“勤俭节约”对这位地道的美国人来说,很难讲得通。而且,在美国,旧衣服送谁呀,不扔,也只能捐了。

有时夫妇大吵大闹,其实只是为了芝麻小事,也许我们以为,既然是夫妻,你就要替着想,你要听从的意见。如果双方都这些想,不吵才怪呢。

夫妇之间需要相互尊重,与其他人之间同样少不了。来美国后,我感受很深的是这里的一种文化:尊重不同观念。在这里大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理念和宗教信仰等等,你不可以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别人。

我很喜欢这样的文化氛围,大家各过各的,旁人不会对你品头论足,或干预。就是对自己的家人朋友也要有这种理解和尊重,不妨问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来提醒自己:你凭什么议论和干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或朋友的生活方式?你是否站在他们的角度替他们想过实际情形?

婚姻幸福与否,不取决于双方来自的区域,同乡同土也难保双方和睦,婚姻需要两人同舟共济,而相互尊重往往是一切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