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初步举证》:这才是戏剧!


因为辛芷蕾演了这部话剧而且还获了奖,才让我对这部片子有了兴趣。话剧票没抢到,看看电影正好,更何况还是原版。很多时候,翻译版总是不太理想。
还是要坐到电影院里看才好,真像坐进了小剧场。才只花40元票价就能充分体验一部高质量的小剧场话剧,简直赚翻了!大银幕那个尺幅,正好还原剧场气氛。朱迪也真是个好演员!完全可以用amazing形容。本以为她本身就非常会演,没想到,看到一个介绍,才知道她为了这部剧专门请了形体老师训练肢体。怪不得,看着那么自然流畅,分寸拿捏得好精准,再加上她的长胳膊长腿,肢体表现得很是舒展。
一开始我只是有点喜欢她自然流畅的表达,丝滑地在各个场景、各个人物之间切换 -
前一句她还在和别人说话,后一句就切到内心戏,第三句她又切成和她对话的那个人的状态和语态,第四句她切回自己了!而且,还和她最前面的一句在语气、语调上完全保持一致。wow....
能力也太强了。她还成段地模仿其他人:法学院的校长、法官、检控方...
每一个都让你觉得她就是那个人,而不是她饰演的女主。她的台词也非常好,没有夸张的面部表情,甚至都没有明显的伦敦腔,但吐字清楚,语速快但不让人心乱,每个句子的语气都充分研究过,以最为恰当的音量、口气deliver出来...
这种一开始就让人有点着迷的、炫技一般的表现(她还不是故意的!)让我在开场后很快就度过了适应期。
然后,我就盼着马上进入她遭遇的故事。可她依旧在铺垫...
这一点在看的过程中,我是有点心焦的,因为我盼着它马上出来就可以马上进入后续激烈的法庭辩论和最后陈词过程。一般律政剧不就是这个框架吗?我像一个完全没有耐心的人,就想跳过“铺垫”,马上进入高光桥段。可当我把全片看完,我得承认:所有的铺垫没有一处浪费。而且,真没想到,当演到她被强奸的那个地方,她居然全身都像被锁死了一样,肢体僵硬,只凭借台词和全场只剩的一束光,完全意象化地“复原”了那种完全受制于人的“受刑”过程,让我产生了切切实实地、身临其境的感受,不是作为旁观者....
我觉得自己被吓到了,被剧本和她的演绎吓到了,也被犯罪实施的过程吓到了。它让我在之后看法庭戏的时候,能更深的明白这并不只是一个女律师的矫情,而是一个被真正伤害的女性如何努力抗争她曾经深深信仰的那个体系,不管那信仰是像相信神那样的信仰,还是像她最开始有点玩世不恭、被法学院教育出来的非常商业化和实用主义的信仰。这不只是一个身体被深深伤害的故事,还是曾经信仰的东西轰然崩塌的故事(非常意外地看到辛芷蕾同一段的表演,只能说,朱迪的表演更准确,更具辐射力,更有真实的力量....
)
这当然是一部关于现行司法制度下女性困境的片子,但我觉得还远不止于此。当然,剧作者本身也曾是个法律工作者,写出来的东西自然非常法律。但,当我重新回忆它的时候,我觉得远不止于此。一个普通家庭出来、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顺风顺水“奋斗”出来的律师,以为法学院老师告诉学生们那些精致、实用、拥有某种“豁免权”的信念“游刃有余”的人,最终发现那种信仰反而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不能保护自己,反而“豁免”了有罪的人,是谁定了这样的规则,是谁把犯罪当成game在play?!
生活里的伤还很多都不是孩子们捏泥巴打打闹闹的game,是会真的造成伤害的,要被认真道歉、接受惩罚等等一系列后续处理严肃对待的。
法律是底线,无论在道德上、情理上多么不完美的人,在法律面前也都该是平等的。法律也不是精通它的人的玩具与工具,否则真需要它时,它真就成了个无用的玩具和摆设。剧本里reveal这个词,终于让我记住它了。
剧终,灯光亮起,我和观众一起鼓掌。这才是戏剧:有生活经历的积累、有生活细节的描摹,更有由前两者引发的人的情绪变化和行动的变化。突然想起何冰之前导演的一部剧,里面也有一大段独白。可我只看到演员的过瘾,却感受不到台词的动人,剧情的动人与表演的动人。真想拥有这部戏的剧本,台词简练,生动,不太有书面语干扰听觉和理解。而我们的翻译本,真的太书面语了,让演员怎么下得去嘴读!?
前一篇:最近没什么好看的剧呢...
后一篇:《平原的火焰》:一部世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