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1999年的自己》


看到今天各式收官小作文,才意识到已经那么早就看完了结尾。为什么迟迟没有落笔?理由很多:首先,最后一集的职场造型都太难看,人物也很虚浮,就像小时候编故事想象长大后会什么样子的那种虚浮。但我安慰自己,就当看番外好了。真要结束在倒数第二集,肯定非常怅然。有这么不太理想的一集,也算帮我进行戒断。第二,这么喜欢的一部戏却在市场上呼声不高,人多少都有点攀比心...
还是挺失落的。这么好看的一部剧,多遗憾...
小林选这部戏的决定非常正确,能看出来,整个团队从编剧到主角身边一众主要配角,戏都很好。编剧的好首先令人感激涕零:自从毛头爸爸在医院开始让肖涵更多了解妈妈的不易,每个主要角色都有至少一个让人记忆的高光段落,且每集至少有一个令人怅然或感动的点,它们足以弥补肖涵戏份少对我造成的负面影响。有了扎实的剧本,再加上一众演员的准确表演,我才能如此“花心”,遇到个好段落就被牵着鼻子走。
其实一班年轻演员的表现要比父母辈的更出彩,演爸爸妈妈的演员还是太按自己的老路走,没有跳脱以往形象的“桎梏”。唯一的例外是毛头爸爸杨皓宇,次一位的是肖涵妈妈董洁。前者,简直成了吸引我看这部剧仅次于小林的第二顺位人选。他的台词
-
首先是编写得很感人,然后他又通过自己的表演平实地表现出来,于平淡中见力量,经常有Duang一下击中人心的力量。董洁继《不完美受害人》后看似回归了既往银幕形象
-
安静贤惠的居家女子,但这一次她居然在这一类型人物中演出了不同:坚韧、富于理解力、有智慧。不止演出了“这一个”的不同,还有很多小细节。最记得肖涵在看到陈末画在纸飞机上的小人后快压不住笑意的时候,还没有明白的妈妈满眼露出不解的样子。真不是装的!演得好细致。即使她成名很早,但在我看来很多时候形象大于演技。但这许多年来她却慢慢真的成了演员,表演深度和层次丰富了很多,还是很让人敬佩的。加之她的外形也依旧保持得很好,对未来她的出演还是挺看好的。
年轻一辈的演员真是各有各的特色:不太喜欢甜腻阶段的佳玥,可也为她奋勇保护毛头的段落击中,好勇敢的姑娘,别说毛头心动,我一个观众都觉得“怎么没让肖涵遇到这时的她!?”。别看卡门胖胖圆圆,人家姑娘长得还挺好看,而且那种学生时代八卦小姐妹凑一起叽叽喳喳的路数就需要她这样稳妥、自然的演技衬托出来;完全学霸又有点鬼才智慧的常无忌,从外形到那份有点超脱年龄的理性,真得和现实里的人一毛一样,学霸都是这种有着超然与淡然的家伙们,就那么不动声色,轻而易举地秒掉周围的一切....
毛头,就是班里都会有的那种爱美又懒散的小少爷,人不笨但就是不努力,老师总会骂他们“上点心”...
突然想起周老师,朱铁的这个形象很好,特别像高中老师,成熟稳重但又不失热血,虽是男性也不乏细腻与体谅。角色设计得好,演员演得好。
小林这次演个看似清汤寡水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很棒的是他能把这样孩子平静的表面下属于他们年龄和阅历的活泼适度地呈现出来,不多,也不少。说明他有认真揣摩,也说明导演有认真要求。能在这样一部认真做事的片子里工作,绝对比复制一堆程式化的古偶或现偶烂片要好。毕竟他才20多岁,正是积累专业的时候,也是在观众心里开始建立个人口碑与品牌的时候。这部剧即使没有大爆,但也绝对算是口碑之作,耐看又隽永。
所有提到的演员的好,其实都是演员以自身为媒介,让观众可以顺利通过TA们以表演搭起的桥直通故事的核心:在故事里回想起自己的曾经,回忆起身边曾经鲜活的人们,想起那些以为再也不会带着情绪想起的事,发现原来还能有这样的人,这样的处理方式,这样的被支持,这样的被包容。既不像以为的那么糟,也没有自认为的那么好,能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事情的发展,也就能更释然与豁然。也许,这就是它隽永的原因:如同一面镜子,映照曾经不知觉、甚至多年来都未觉察的自己与世界。
前一篇:陈末是肖涵的蓉儿
后一篇:Crush一般的DeepS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