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坚勇的《宋史三部曲》

(2024-10-25 10:54:19)
夏坚勇的《宋史三部曲》

夏坚勇这个名字是随着《绍兴十二年》的读书声走近我的。有声书读得真好!一把有些年纪又不苍老的声音本身就带着一些传奇的味道,有慨叹,有回望,意味悠远,像是慢慢往听众心里下着蛊。好的文字加上好的声音,这部有声书不仅让人流连,更让人对夏坚勇这个名字有了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好奇。于是,去找作者的其它作品,发现居然是一套三部曲。那就太省力气了,逐一拿来读就好。

它的好处在于:作者带着感性的心写理性又苍凉的历史。看得出他还是力求写作严谨的,把出处交待得很清楚。正史的部分会列好经史子集的出处,野史就直接写不可考、无法确认,不会夹带私货把学术之争放到普通读者面前要求裁判。这点蛮好,有缝隙也就有了让人思考发挥的空间。想象,也是很美好的瞬间。

而我能那么喜欢他的这三部作品,一是了解历史。必须承认,他的文笔很是简洁有趣,没有以专家自居用大量生僻字(完全在丰富自己词汇量的上限下盘桓)或难懂的引文。不像有的书,恨不得一页里十个八个生僻字,查字典都未必能全找到,不知道的还以为在读外文书;引文更是难懂,因为行文的习惯导致至少50%没法直接猜出来意思是什么。老夏似乎并不想用这些来难为读者,这也就帮读者省下力气把精力和兴趣更多地放在可以和他一起徜徉和感怀的那些缝隙和孔洞里。这也就是喜欢它的第二点。我当然会被作者的思绪和文笔牵引着走,但不会向被洗脑一般在他“设置的路口”完全认同,可这也并不妨碍我对赞同的部分和他产生共鸣,并继而激发自己的联想和感怀。

如果说《绍兴十二年》里最初震惊到我的,是岳飞被杀前后各方势力的龌龊与心下的那点小,《庆历四年秋》让我一直困惑的就是,到底它和《清平乐》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仁宗,以及原来我们谈唐宋八大家时的自豪与欢欣鼓舞的背后,居然是那一批因新政被贬谪的官员,正是人生的至暗时刻让他们留下了让后人津津乐道的诗文佳作。能说得清自己的心情吗....《东京梦寻录》才刚开头,但已让我自动把每次读书20分钟就停一停的定例给打破了。太想知道这一次,作者又会找到哪些有趣的点切入那段历史。

是的,老夏是在写历史,但也是写官场和人性。没什么需要不甘不忿的,规则都在那里,看多了,也就没什么明规则和潜规则,都只是规则。而人能做的,无非选择二字。没什么毫无选择,因为总有人在你觉得无路可走的地方走出了一条路。那条路你可能看到了,也可能没看到。但,它存在。而你看到却不选,其实是选择了其他的路;你忽视了那条路,既是能力问题也是心的问题。

就像那个看心理医生时一直哭、一直用已经用过的纸巾继续擦鼻涕眼泪的来访者一样,明明医生在她手边放了一盒干净的纸巾,她却只是用自己用过的。.... 希望有一天,大家都能看到并使用那盒已经放到自己手边的干净纸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