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日子
很巧,今天被推送了两部日剧的介绍。一是久违的田中裕子出演的《我啊,走自己的路》,另一部是近两年很有名的日剧《晚酌的流派》。这两部的推送肯定不是被谁商量好的,但凑在一起却让人心中移动。
同是讲单身独居女士生活,裕子阿姨 - 是的,她年轻的时候我还是个孩子 -
虽然演了个70岁的独居老人,但修饰得体的发型、得体的穿着(都是很普通的款式)还是让人看着很舒服,没有人们惯常观念里老人又土又丑、行将朽木的颓败样子。她的这个角色是青年丧夫后独自带大两个孩子的母亲,每天的开始都从有点费劲的起床开始。剧里她总被自己想象出来的“家伙们”环绕着,有三个充满喜感的大人,几个小孩子,甚至还有一头高大的猛犸象。
即使这么飞的剧情,我也没觉出荒诞的悲凉,反而有温温的喜感。主人公似乎深度困扰于寻找每天激励自己生活的亮点,但那烦恼并没被写成活不下去的绝望。就这点,已经很让人喜欢,因为我真得不喜欢苦大仇深的剧,总觉得都是休息时间了,它们还不肯放我出现实的苦海,势必要把我和主角一起拽进深不可测、危机四伏的深海。我曾羞愧于自己不是个同甘共苦的观众,不愿意看主角们受苦的人生。《凡人歌》前面的大部分内容我都没看下去,无他,就是感觉看这种太写实的剧实在是虐待自己。直到差不多最后,老那一家过了创业的生存阶段,最大问题转变成正常的商业发展和扩张,我才看进去。我甚至连卷卷有心理疾病那段都不想看,直到他又回复正常才看。哪怕他和小悦分手,我都觉得可看。
一个原本有些凄然(中国的编剧一定会往这个路数上写)的老年独居故事,却按照隽永、慢慢探寻的路数写,我还真挺喜欢日本这类型电影的挖掘方向。即使年龄再大,即使离死亡再近,也仍然可以不停止寻找自处方式的旅程。真是人生全程都是探索之旅,永远在路上。
我中间很担心女主会在扫墓中途因体力不支彻底倒下,因为她连年轻就过世的丈夫都幻觉出来了。但,谢谢编剧,没把她写死,而是继续默默地、独自生活着。至于啃老的孩子,由TA们去吧,女主虽然有淡淡的失望和忧伤,但没把重心“压”在孩子们身上。像是没有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人,自己的风险自己避。我还挺替她庆幸
- 幸好她还耳聪目明、心智坚强、体格健康,无论哪个角度都可以自理。独立,并不容易,也不轻松,但幸好她还有独立。
《晚酌》以前是被我当美食节目看的,这次因为和《我啊》放在一起,被我找到共同点 -
独居。最重要的一件事大概是知道如何和自己玩,找到让自己保持快乐的点。什么都可以,《我啊》是幻想出一堆和自己玩的朋友,《晚酌》是实实在在以晚酌为对自己的奖励。无论哪种,无论年龄几何,能找到让自己愿意每天早上快乐醒来,甚至头一晚就开始期待的事,才最重要。年轻时候不会,年老就更不会。
P.S.
今天还被推送了消费降级的短视频。看着就有点搞笑,特别是看到《晚酌》里女主精明购买每晚食材的片段,更觉得聪明地花钱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也是很了不起的能力:既不为了省钱而抠搜,也不为了虚高的因素一掷千金。如果以前的升级本身就有问题,那降级不就对了吗,有什么好“哀悼”的
.... 非在现实里演一把《皇帝的新衣》的人,是不是脑子有点问题呢 .....
。对了,更不必为了花错钱而一直惋惜,有些教训确实要花钱买,赶快从错误里学习不就好了。最近我发现,任何不利的情况里,真能挖掘出有利的东西。莫慌。
前一篇:静水流深
后一篇:《志愿军》2:比1好很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