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狂想曲》

(2024-03-19 11:32:05)
《古代狂想曲》

这真是一本非常符合副标题 - 始于大英博物馆的13段旅程 - 的小书。刚刚读完四章,有种刹不住闸的兴奋感,想马上记下如此奇妙的阅读体验。

回想起来,买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太明白副标题的意思,以为就是作者选了大英博物馆的几件文物然后写一写。结果令我极其意外。

首先,作者以“男子”而不是“我”自称,并以此称呼贯穿全书。这种方式让我觉得他时而在写自己,时而在写一个虚构人物的“虚构故事”。这种游走在真假之间的感觉还挺奇妙。不过,他发出的所有感慨和想法都让人觉得真实不虚,像老式相机,模糊了周围一切,只保留中心的那个焦点。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突出中心景物。

其次,每一章确实聚焦一件展品在写,但作者居然真因为这件主题展品去了它可能出现的源头国家或有关联的区域。而这种“去”是带着疑问、探究的心去的,是围绕展品去的(展品并不只是个”由头“)。是的,如假包换的旅行,而不是只停留在大脑、思想层面的文字或念头的“旅行”。所以,你现在也会有点惊叹了吧,是的,为了选的这13件文物,他去了13个国家...... 从来没见过这种游记,也没见过这样写文物的杂文。新鲜感十足。

再次,作者虽然是个日本人,行文方式却不是很明显的日系作家风格,颇有点杂糅东西方风格的味道。这种不明显的风格反而像一个很亲切的旅伴,带着同伴“伸缩进退”在古今长河里,让旅行变得非常“沉浸”。太难得了:一个懂得多又不炫耀,还有自己的独特感受的旅伴,让旅行体验变好了很多。他也会记录一些行程细节和遇到的人,但不会让人觉得是浪费笔墨、凑字数蹭稿费,而是全部服务于他产生的疑问、困惑、感想和感受。喜欢这种没有废话的行文方式。

最后,我必须承认,他的这种写作方式把那些文物变得非常有吸引力。实话。初看13件文物的图片,觉得平白无奇,如果在博物馆里看到它们,自己一定会skip过去。但看过文字后,它们似乎变得不那么“普通”了,而它们背后的历史和故事更让我和作者有着某种几乎同步的慨叹和荡气回肠,而且,还想继续多一点探索。当然,若有这位作者陪伴,那自是极好的。

久违的、慢慢读书的幸福感和珍视感。

从来没为小说之外的文章种类在脑海里同步过画面,但,这本书让我这样做了。真是独一份。

P.S. 毫无疑问,只要后面的水准不降,一定会保留这本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