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破冰》


去看这部剧是因为好奇,想知道编剧如何把一部故事线复杂、人物众多、时间跨度大的电视剧改成舞剧的;又是如何裁剪、取舍桥段,使用何种舞蹈语汇串联它们推进故事的。
结果,从剧本角度,实在只能用“贪多嚼不烂”来形容。几乎近似电视剧时间线的推进,看起来并不适合舞剧的表达。虽然剧组已尽量使用舞美来辅助,但因着不少好剧舞美的珠玉在前,这部只能算中规中矩,甚至有点平庸,自然没起到什么作用。心下以为,这样的故事恐怕并不适合按原有故事内容来平铺各桥段,也许抓住结尾那句你看到我的背影是因为我在面对黑暗进行发散式整合更能适合舞剧这个剧种的特色。当然,我也强迫自己再进一步说出到底怎么做,可脑海一片空白,一点头绪也没有。不过,我也有耍赖的本领,以一句“我又不是专业编剧”为自己开脱。真是说着容易做着难。
既然剧本不太理想,演员的表演就很难打动观众。其实演员们的舞蹈功底是非常不错的。如果不当成一整部剧来看,而只当一个个舞蹈片段来看,技术没什么可挑剔,甚至整体水平都不低。还因着我坐一排,中场后都能清楚看到主演头上甩出的汗水。真是一边心疼男主的卖力演出,一边为他的努力有点不值。因为,剧不太好看的主要问题没法由他落力的表演来弥补。
当然,表演也有点问题,那问题不来自舞蹈技术,而是演员塑造人物的能力。既然是舞剧不是舞蹈,它应该是要求演员通过舞动的肢体和面部表情来刻画人物自己的情绪和表达人物之间的关系。我感觉这部分来讲,全组演员都薄弱了些,包括主角。导致表演的人物看起来很脸谱化,似乎带着刻板印象的面具在动而不是大家脑海里熟悉又独特的各个角色在动。你说他们是演《破冰》也行,是演其它的缉毒片也行。但我相信大多数观众在进入剧院的时候,《破冰》两字和它的各个角色都是众人脑海中独特的存在。还有,主角脸上的胡子,当然是为了增加男性魅力存在的,可它也同时增加了主角的年龄感,缩小了和演赵家良的演员的父子年龄差,导致一看他俩外形就不能说服自己这俩人是父子.......。看着更像平辈或同事关系。
还有就是马云波那个角色,也很重要。电视剧里张晞临可是演得非常好的(我很爱一位演员),这个角色的运作脉络是推进故事发展的关键一环。但舞剧里演员的身形偏单薄,制服不太合身,动作状态更不像个正派警察,显得有点软塌甚至偶有轻佻。他只有和妻子最后告别前的那个段落表现得相对比较好,因为那段不用带有职业特色,以一般的、普通人的方式处理也行,至少不会太让人跳戏。突然觉得,是不是该怪编舞呀,毕竟动作是TA设计的.......
那就再顺道批评一下审问的环节。虽然戏剧有夸张的成分和部分,但我们都知道警察不可以随便肢体强硬地对待被询问者。那段询问的片段是双人舞,但也应顾及角色的职业特点,不能按一般双人舞那样设计过多、力量和冲突感过大的肢体接触,看起来像是双方在推搡。
我承认说到此,自己确实是对着屏幕撇了下嘴,谁让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呢。不过,若有人替编舞质问我,我也要回嘴一句:为什么拿一个专业编舞和我一个观众做比较。
谢幕的时候全体男舞者再奉献了一段群舞,这是挺少见的谢幕方式。不少观众都高高举起手机拍视频留存,不少粉丝(感觉不是一般观众)也激动得连连高声喝彩,声震耳膜。偷偷瞥了一下,她们还真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绝对不是装的,看上去是真爱。但男主已体力微微不支,还在勉力起舞。内心一路的吐槽早化成对他和舞者们的一声低低的叹息,毕竟技术是好的,力气也真下了。真希望,下次他们能遇上个好点的作品。
前一篇:小红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