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人心动的Offer》5:完结篇(下)

(2023-11-26 10:23:19)
《令人心动的Offer》5:完结篇(下)

再说说陈铭老师。他有点让我失望,一是对他出口成章的方式有免疫力了,说明套路没升级;二是,我认为他是有眼光和水准做评价的,结果他和其它人一样大呼小叫加无脑赞叹、表扬、鼓励三件套。我错了;三是,引申的话题非常泛泛,像没有真正工作过的人。何老师也有这个毛病。

比如:
- 刘律讲商业写作。这事太值得探讨。曾以为自己当年受的那些商业写作训练太严格、太老派,早被摒弃了,没想到思远讲的东西还是那些。Get to the basis,永远不过时。

- 看Kim教小伙伴准备和客户谈话。这不就是上学时老师叫我们张嘴说英文时用的方法:怕紧张说不好,先写下来,多练习直至脱稿。怎么还当新东西学?一是人家大学教育里融合了适度的职业教育,二是我们的学生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些还都是好学生。是不是该考虑在大学课程中系统地加入职场相关知识,而不只是在求职季功力地了解面试技巧。老师们是不是该有意识地帮孩子们修习举一反三的能力。
- 黄凯,但也不限于他,居然在做presentation前专门花时间背稿子,真不可思议。生背的前提是没有彻底了解和熟悉要讲的内容,说明他们没有建立起快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搞清逻辑肯定是第一步,之后才是强化记忆重点,三是广为搜集案例和他人的best practice,加深理解和实际运用。想起王一快他们说的:遇到新课题不赶快去找相关判例借鉴,而是从学法条开始,这样学习太慢了。
- 孩子们一开始说话就像打辩论赛。按王一快们的说法,辩论只是律师工作的一小部分。大学里太强化辩论这项技能是不是走偏了?或者说,辩论到底要训练学生们的什么能力?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文婷和王艺的说话方式,不就是她们能好好说话嘛。
- 雅琪和小伙伴们粗糙的视频制作和PPT配色,难道不该被检讨一下审美相关的问题。未来靠审美赚钱,此言不虚。
- 孩子们在可视化之前做的文稿,甚至是在节目里大部分的文稿,都是满篇的字,看着就累。就没人点播他们一下,可以通过排版、图片、表格等方式让文字更有说服力。法律文书当然字会多一点,但不代表只能用堆字的word文档或烂大街的思维导图来展示。记得当年某位老板说:“你以为写个PPT只是秘书的活?无非加几个bullet point或把段落对齐、字号保持一致?不是!它代表了你的思路是不是清楚,是不是有逻辑性,这样才能方便读者阅读、迅速抓重点进行吸收和判断”。从此,我再没轻视过自己做的任何文件。虽然我们那个年代没有可视化这个词,但不断绞尽脑汁取舍形式与文字、排兵布阵各种信息,真是个费脑子的活,午饭都要多吃一点,否则饿得快。同意王一快他们的提议:节目组的后期就是非常好的可视化教材,重点抓得准,突出的形式有效。

BTW。王一快和他的朋友们是我这次节目看reaction的一大收获,既有工作经历上的共鸣,也有法律知识和实操经验上的丰足。虽然是个哥们聊天局,有点吵和爱抢话,但和内容的有料比,都可忍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