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死小孩林逸和他的冤种筱风哥


林逸真让人看得火大,偏又碰上筱风这种不会吵架、不会耍赖的“好孩子”,只能明明被气得鼓鼓的还得先忍下再讲道理。偶然来一次“就是不明着来!”的“蛮横”,还真有点既好笑又痞帅的味道,让人暗叫:“不错呦!”。
一部戏,看得有点压抑。不是怪剧本,反而要夸一下。那些曾让人觉得“还不错”的医疗剧瞬间变成娱乐冰激凌。没想到我会从电视屏幕追到电脑屏幕,放多少集都all
in。即使临时看回电视,也一点没因为情节已经知道而丧失观看兴趣。这就有意思了....... 再看一遍的本身就能说明很多事。
原本我是有些怪38集的长篇幅。后来,觉得不用这种篇幅可能就会“泯然众人矣”。它的人物很多,不光主角们演得好 -
死小孩林逸真的除了性格讨人嫌,塑造得挺好,有缺点的主角,有意思 -
配角们也都演得好,连两男主带的小医生助理这种极为偏门的角色,也都各自带了小特点,更别提那些推进情节的各级配角“大佬”,何止是合格完成任务,简直就是不可多得的踏脚石,承托着几位主演们一路奋力向上“披荆斩棘”,既斩外面的棘,也斩内心的棘。
再说剧本探讨的话题,很多都是处于“灰色”地带的问题,或是常见的、不容易被辩驳的“错误”。而这些错误看着能让人梗着脖子说自己没错,其实更具隐蔽性、危险性。好比笑笑那个临时发的小脾气被病人家属记录下来成为虐待病人证据的桥段,让我想起一句老话:不打馋,不打懒,就打不长眼的。
谁没犯过这种觉得自己特别冤的错误呢?谁没在心里反复叨咕着“我没错!我哪里有错!明明是TA.......”的时候?谁没偶然还是会在心里懊恼一下“如果我当时没有.......”?........
怎么这么点小事就覆盖自己那么多辛苦?但人生就是这样,容不了你松懈。要么,你得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安全的“聪明”一下,什么时候千万要顶下来。曾遇过一位资深管家,面试时请她走一遍酒店各个区域然后给出清洁团队人员安排。人家大姐安排得那叫一个明白,既考虑了团队现有人员配置,又预估了客人常走路线和时间,还兼顾了领导们出没的特点,最后再照顾了员工一天工作繁忙程度导致的情绪波动。那叫一个妥帖,真是经验老到到如制作艺术品,听完让人不禁内心击掌叫好。真不是完全没有时间和空间松懈,而是要偷懒也得有偷懒的本事:既要对工作熟悉,又要对人情、人性熟悉,还要具备足够的技能。所以,明白了吧,懒不是能随便偷的。
突然感觉,这部和《警察荣誉》有点异曲同工,都是探讨了很多灰色地带和问题,可以查查它们是不是同一个编剧或创作团队......
林逸这个角色再设置得有趣,也不及“忍辱负重”的筱风来得招人喜欢。金世佳最近的角色怎么多有雷同,不少这种直通通性格的人物?难道是用了他的本色?这不太好吧....
再看看筱风医生,形象好,技术佳,三观正,看问题有深度,做人明慧大方,既内心淳朴又能接受世俗“教化”,懂人脉与铺垫,做事周全谨慎。这么好的一个人也要忍着很多事、很多人,能送给角色的,除了星星眼还有深深的心疼。突然发现,最近让自己有表达欲的角色怎么都是这种让人心疼的?难不成我觉得自己该被“心疼”一下?
...... 《一念之转》是这么教的......
当然,我还是最愿意看到林逸和筱风兄弟俩和平相处的场景。突然觉得,他俩有点小鱼儿和花无缺的味道。:-P
前一篇:《志愿军》
后一篇:《最好的相遇》:最美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