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慈的尉迟


不知B站是怎么发现我的喜好给我推了他本周的笑逐颜开,连我自己都感觉他早从我脑海里消失了。此刻,B站似乎化成尉迟那副标志性的贱嗖嗖的样子,狡黠地冲我一笑。:-D
在此之前,已好多年没看到他的节目了,以为节目都作古了。没想到尉迟君还一如往昔活蹦乱跳地哄着大家开心,化枯燥的时事新闻为视点清奇的小段子,开开心心哄你“笑纳”这捧味道别致的怪味豆。既然又重新找到了节目,当然要追。
想找他的照片很难,都是视频。也是,他的鲜活和可爱都是动态的,装深沉与真深沉、装认真与真认真、装幽默与真幽默........
总之,真假之间的小把戏他都玩得很溜,转换自然,衔接精准。每每慨叹,他的文字团队得是怎么一群神人,总不能都是尉迟一人出品。这种周播的时效性很强,要是一周周“熬”人可是要疯的节奏。看着他依旧尚可的发量和如常的发际线,我觉得肯定有个团队帮忙。不过那也很牛。而且,台本出来,也需要他自己临场表现,否则哪里来的好效果。
再看看多年不见的他,依旧不变的还有他的西装三件套。嗯!越正经老派的三件套越适合“不正经”的尉迟,束缚得了身体束缚不了满脑子奇思怪想呀。:-D
哇,一看,今天已经用了两次“:-D”。可见写得多开心。
回到今天的主题,落在心慈二字上。源于他评论近期一件因话事搞出大事的事件。当评论一面倒的时候,我只看到一个姐姐直接且平静地说不想趁众再踩上一脚。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悲悯和矛盾,我相信她肯定也知道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是对事件的一种评论)是不合时宜的,但她不能不说,也不能多说的意思就点到为止。听后,我就一个感觉:人家姐姐自己的人品是真有品。
其他的,特别是老“被”朋友圈推的各类著名讲师们,大多一个口径。但你只消稍稍细看一下,就会发现TA们发言时的表情并不是真正发表自己意见时会出现的表情,而是“主动”把自己当成嘴替。那种骗人得逞的小得意和对听众骨子里的藐视简直无法遮拦,蓬勃地呼之欲出,让人突然有种看到伪君子的恶心感。其实,观点哪怕就是和大家一致,也不至于让我有这种感觉,真情实感都是值得尊重的,但骗人就不对。当然,你非要拿这种东西当成自己这个著名讲师善体人心、做人精乖的佐证,那我也只能承认你确实如此,然后再次承认,装这件事太困难了,因为会有压制不住装不了的后续。
尉迟的做法让我觉得这人不仅心眼好而且聪明。他先是毫无预兆、夸张地演了一段讨价还价的故事场景。猝不及防地为受伤害的广大买家出了口气:母门就是指摘了一下价高,哪个买家会上来就夸货好的,不就是个讨价还价的事嘛,你也还价呀,你也说自己东西不贵呀,这不就是市场里最常见的景象嘛,人类社会几千年了,不都这么过来的嘛。估计此刻,即使心头有怒火的卖家听了也会为自己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小题大做,太敏感了。然后,尉迟让大家静下心。真的,他说的时候自己也放慢了语速,明显在留空间给听众。我都能感到现场一直浮在空中的气息沉了下来。他说:话的内容没错,但场景错了。是的,他又留了一点停顿的空白给大家消化。对的!就是错位这回事!双方都错位了,错位的成因是之前大家都参与创造和融入了某种不可能的人际关系,假到都信以为真了,但突然某一天任意一方突然意识到这个关系不对,发声反抗,另一方一下子就懵了,然后彼此都发声,彼此都更拧巴和愤怒。完全是个交互式地错位和伤害。如同我曾经在家庭聚会时调侃一位长辈小时候的糗事,那是历次家庭聚会中大人们也彼此说着玩儿的,没想到那一次,就是那一次,当事的长辈突然一反常态,大声驳斥我根本就不存在那种事。全体参与聚会的人都可怕地冷了场。那次之后我就告诉自己,再亲近的关系也不能跨界。同样的事,从不同人嘴里说出,在不同场景说出,结果并不一样!
人就是这样,是活的,是时刻变化的。
真是令人佩服的尉迟呀,心慈而貌美五字瞬间从我脑海里冒出。突然觉得他很适合近期看的小说《装腔启示录》里看似油腻其实未必的胡哥。看小说的时候,对这个不是主角但也因特色突出没被作者忽视的边角人物给吸引,但总找不出个适合的形象套进去。这下儿,找到了!
前一篇:《威尼斯惊魂夜》:妙在惊魂二字
后一篇:《莫斯科行动》:硬汉张涵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