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给《狂飙》里的坏人贴个标签


观众很有才,说《狂飙》是演技的狂飙。怎么这么会总结!?好精准。之所以一直没动笔是想看看还会遇到什么惊喜,因为自从第六集结尾让我眼前一亮,然后每集都有新亮点。但要全看完,我怕自己撑不住想写的欲望。
这个剧里的坏人实在太多,但这帮演员真的-我由衷地觉得-贡献了他们的最佳表现。以致某次当我看到高启盛的时候,人渣二字赫然跃到眼前,然后是看到李宏伟,混球二字赫然闪现。我觉得,啊哈,这帮坏蛋居然坏的不一样,以前一个剧里的坏蛋一个坏字都够打发他们了,这个剧里居然让我“费心”为他们贴标签,说明演员们都演得很有特色。
但自我开始想贴标签就发现,自己的语言真贫乏,实难应付坏人这个总目录下庞杂的分支。这也让我觉得这个游戏的好玩,做游戏谁不爱呢。
高启盛,因为坏得过分惊到了我。因为他演得很好,让我去dig
out他的背景,发现他在不久前刚播的《特战荣耀》里演那个我觉得造型奇怪又自负的裴踏燕,怪不得觉得他有点眼熟,但印象又很模糊。那个角色的怪是他戴了一顶和他脑袋比例失调的军帽,帽子太大,他脑袋太小。服装把精力都给了主角吧,敷衍了他这个配角。可这个角色也很重要......
这部戏里,他的服装、造型都很合适,虽然瘦但不突兀,而且和那稍显刻薄的嘴唇极其匹配:毒舌、刻薄、狠毒 =>
人渣。虽然这个角色的设定很聪明,在一群文化水平低的坏人里算是个读书人,也算心思缜密,但光凭这些小聪明,少了他哥从《孙子兵法》里泡出来的“大”智慧,他很明显地聪明反被聪明误(第一次被审讯就不懂得藏拙),自我约束少,膨胀得很快很厉害,完全是自作孽不可活、作死的典范。他要是再能不自作聪明,不膨胀,会成为比他哥还难对付的大坏蛋。早死,省的他作孽更多。
BTW.
最近另一个关于膨胀的问题总冒出来:《三体》里为什么太阳变老的表现是不断膨胀?是不是任何机体衰老的表现都是膨胀?是为了膨胀到极点就会自爆、片甲不存,还是如果只是萎缩,最后还会剩点东西?
第二个坏蛋,是李宏伟。我真同情阿如那这个演员,咋不是演缺根筋、蒙昧不开化就是这种穷凶极恶的坏蛋。试图想象他演一个普通市民,警察,或其它什么,好像确实违和。这次他演了一个纯纯的混球,还有点小狡诈,要不怎么能想出借刀杀人之计。恶人自有恶人磨,结局是被高启盛这个变态人渣折磨死的。
然后是小龙和小虎兄弟。要说,饰演小龙的演员这次真演得好,前期的蛮横和出狱之后收拢起来的、野蛮的狠有明确区别,一堆人夸张译在第一集一集即白头的大跨度表演,我觉得和小龙的变化比,不值得大书特书,前者更靠造型,后者是伪装眼神,难度更高。当然,这不是否认张译全剧的总体表现,不过被夸的这段是因为“主角光环”。拿个什么词来形容小龙和小虎呢?BTW。孙岩这次也和阿如那类似,又被安排演了一个没啥特色的坏蛋,泯然众人已。也许小恶霸三字比较适合这俩兄弟的人设,穷恶,纯打手,只能虚张声势,连鹰犬都算不上。
说到鹰犬,想到老默。这个角色好难得,冯兵有机会演这样一个角色真挺好。因为角色的丰富,他演得也很好,我专门去了解他的背景,好有文艺气息的一个演员,(有个掏钱包的镜头实在“出卖”了他,手指纤长白皙)。从开头演那种混不吝、到刚出狱时想规规矩矩做老实人,再到后面认命做沉默杀手,变化自然,可信度高。因为不是主动嗜血的那种,我总不忍心找个不好的标签给他。用侠这个字吧,他杀人时确实也没是非标准,真不好这么因为滤镜就贴这个词。想了半天,除了唏嘘、悲情,实在找不出其它词了。下辈子做个纯粹的好人吧。
还有哪些有名有姓的坏蛋?
- 赵立冬,恶心,不想多说。
- 他那秘书,恶贼,恨得人想自己上手对他拳脚相向才解气
- 李友田,老不死的,这要是按以前论,绝对是要被游街示众和公审枪毙的黑心地主老财。
- 和李宏伟凑一起那收破烂的:匪,土匪
高启强呢,这个大主角,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他后面的路:一个在警局里接受询问还能提出先回家做饭再回来的人。完全是一个从来都觉得没有规则需要遵守,永远都有口子可以松动的家伙。他家弟妹也和他差不多,对这家人来说,没有什么是一定要遵守的,要么用别人的同情心也可以达成目标。都这种路数了,后面他家人不剑走偏锋谁相信呢。确实找不出一个词来概括这个人物,《孙子兵法》把他熏陶成一个城府极深、尽量避开他弟弟那种快速灭亡的坏家伙,但也助长了他的自负,觉得自己能运筹帷幄一切,也是一种膨胀,直到爆掉。
曹闯,他“暴露”的时候,真令人惊讶!他是个多么有经验的刑警呀,高启强早期一句对小龙的提醒,就让他敏感到高可能有问题,专业能力多强。对徒弟们也亦师亦友,一种少见的宽厚,对比张彪后来当队长的那种说不清的东西,他这个上级和师傅没得挑。所以他爆的时候才让我那么意外,意外到我都觉得有点难以接受的心疼了。可我也发现,自己忘了他是一个处在每天除了工作还有自己生活,还有工作上要求进阶的活生生的人。我上面所有的评价都是站在他的徒弟们、同事们这种受惠的角度看得,从没有一秒想过他不是管理类书籍里讨论领导力时的“模本”人物。唉...........
李响,就像他师傅的升级版,而且也是目前为止其它剧里没有见过的一种类型 --
因为错而想借机收集证据减轻至少是心理负担。对他师傅的批评很难出口,对他,更甚。李健这次的表演真得让他从一个脸熟的配角变成了有名有姓的演员。
还有谁,一时想不全。居然又拉拉杂杂地写了这么多。也许看完剩下的部分,又会有新想法。只是,太不喜欢看到近两天关于张译不满张颂文演了原本属于他的角色的各种消息。曾试想杨洋演张译那个角色,以他之前的表现推衍这个表演,我觉得可能说服力或整个片子的调性会不太令人满意。安欣这个角色过于丰富,杨洋目前驾驭起来应该有难度。但张译去演张颂文那个角色,可能确实会有意外之喜,错失它,对于张译塑造的角色画廊而言,确实是种潜在的损失。但他演卖鱼那个阶段的高启强一定比张颂文更适合,后期,也许各具特色,很难说谁会演得更好。说他是因为捋好了人物线条让张颂文冷手执了个热煎饼而不高兴,听着似乎言之成理,但,不管如何,不希望这种消息是真的,也不希望看到这种消息。难不成真是戏红是非多?可恶。
前一篇:《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