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海寺的壁画

(2023-01-07 16:26:27)
法海寺的壁画

想了很久,终于成行。按约好的时间,吭哧吭哧爬上山门前高高的台阶,站到殿门外。没想到文物保护的力度那么大,不光要穿鞋套、存手机,还要带手电筒进去。喔,挺新鲜的参观要求。站在黑漆漆、阴恻恻的殿里,突然有种盗墓的赶脚,心里噗嗤了一下。

 

人少很幸福,可以全围着讲解员听,但携带的光源也就比较少,即使几支光柱聚在一起,能同时看到的面积也比较小。不过精美的壁画以及和讲解员的充分沟通,还是让参观很有满足感。时间飞逝,导致大殿的报警器都响了,我们还没有看完。超时了!

 

看了一半就发现,原来这里的壁画全是岩彩画就。因为恰好之前了解过一些,感觉特别亲近。也更能体谅到画成这一壁画作的不易和了不起。因为矿物颜料不能像普通颜料那样渲染酝酿,只能一层层铺就,能达到目前这个结果的细腻,实在让人惊叹。现代人一副小小的画都要好几个月,还只能让人感到岩画是种拙普的画,那这满壁的精工细作怎能不让人叹为观止。

 

突然想起很多年前听说去巴黎、罗马的艺术生,总会废寝忘食地常年泡在那些美术馆里临摹名作的事。我还不是学美术的,只是喜欢,都觉得处处有惊喜,处处可点赞,别说那些学美术的人,该把它爱成什么样了。遇到宝藏了,谁会错过!

 

终于看到多年前从画店里买的那幅童子临摹图的原版。天呀,原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指它吧。我本来看着它,已心里充满宁静,觉得美得低调内敛有质感。和原版一比,真得差了不知多少级数。细细回想起来,差异不多,也不大,可就是说不清的那一点点差异,人物的面目表情和传达的心境真差了很多。可能临摹者觉得童子向仙人祈祷,一定是虔诚,但原作可不是这种“祈求”,而是一种即将获得开示的幸福感和热忱,这哪里一样?实在可惜,原版肯定无法据为己有,国宝呀。只寄希望,能有一天,通过数字手段对原画进行复制,那也可以满足心愿了。顺道不屑一句,看原版之前,在寺里的文创店晃了一下,当然都是壁画的复制品,可也乏善可陈。这下儿我明白了,服饰的繁复,动态的复刻都可以做到,但人物的神韵却很难描摹下来,当然就不会吸引人,无非是工业流水线上没有灵魂的产品。但还有人大呼小叫地称赞,也真是没啥好评论的。嗯,我在不屑对方的审美的时候,是在暗自夸奖自己眼光好吧……凡尔赛。

 

看现代岩画作品,当然是按现代人的审美做的(感觉是迎合),有种粗糙的质朴。但和法海寺的壁画相比,没想到岩画也能如此立体,凸凹有致,甚至有点裸眼3D的效果。讲解员数次只用单一光源向我们展示它的平,除了贴金的部分是立体的,其它的,真是一片平平的墙壁。但只要光线照过去,整幅画就立起来了!好奇妙!问题时,光凸起已经可以了,居然还有的地方看上去是凹进去的,像是做了镶嵌。实在想不通它是怎么达成的。

 

还有副观音像,自头顶开始披了一副薄入蝉翼的白纱,一直覆盖双臂垂到盘坐的腿上,且尖角的地方还细细、浅浅地勾出羽绒状的团型图案,看上去就像绒朵一样,毛茸茸的。第一次在博物馆里看到石雕人像是雕出薄纱感和肉质感的那种惊叹,也在看这款轻纱时发出。讲解员让我们想象一下,殿门打开,月光投射在壁画上的样子。哪里想得出来!?给我个实景还原吧。想那由黑白云母为料做就的画,将会发出怎样柔和又淡淡光晕呀。那景象一定美极了。可惜,包括这幅观音像在内的三幅壁画暂时不准备修复,虽然是等更好的技术到位,但,还是有点觉得可惜。

 

p.s. 进庙之前,正好经过即将开馆的法海寺艺术馆,虽只能是惊鸿一瞥,但也足以让我心向往之。更何况它还会展示真迹的诸般细节,怎好错过,只恨不能一脚踏进去先睹为快。种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回家的女儿
后一篇:黑暗荣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