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121-1):《一线诗人》2022年总第260期(2022.8.5)微信公众号发表诗评,谢谢!
(2022-08-09 13:19:39)
标签:
谢谢 |
分类: 季川评论 |
深情挖掘且空灵采撷----浅析赵惠民散文诗的艺术特色及精神向度
季
川(江苏)
近来读了诗人赵惠民(瑷瑛)的一组散文诗,咀嚼一番,很有味道。他的散文诗,既遵循散文诗的创作规律,也糅合了自己的个人哲思,很值得一读,我们不妨来领略一番。 《青藏高原》:
心跳只是短暂的,每每思绪游离于青藏与天堂之间,我会忍不住地将欣喜在梦中游荡。
我很想成为一名歌者,一名深受世人赞叹的歌者。
放歌高原,我会唱出一种激昂的风格,让全世界人来领略高原的淳厚与秀色。
诗人写的高原,既是地理范畴,也是时光概念。只有发自内心的歌者,才是高原内涵的播放者与继承者。 《武侯祠》:
凝神于诸葛亮像前,感觉胸中风云依旧装在先生行囊。历史的浮云将三顾茅庐、桃园结义、《出师表》清晰地印记在后人的心田里,把远古的疆场、风沙呼啸闪过,在布画上留下凝重的足音。
关于武侯祠,诗人的思考是独特的,有穿越感,有在场感,更有回味无穷的解剖与沉思。诗人采用点画结合的手法,可还原历史,也可奋进当下,甚至可以放眼未来。 《纳木错湖》:
也因为此,我的目光从这里远眺银白色雪峰,我欣赏雪域高原旷久的积淀,我留恋这里游牧的笛声,我彻悟这五彩经幡的飘扬,我憧憬这格桑花开的芬芳,我也陶醉这湛蓝闪光的迷人湖畔……
诗人在纳木错湖畔的扫描与凝望,是震撼,也是内心无尽的波澜在起伏。写景而没有流于形式的窠臼,诗人做的很好。 《黄
河》:
哦,奔突的黄河,你的气势,磅磗有力。自古以来,历代雄师以金戈铁马,刀锋弓弦,把铿锵战鼓锤响,喧染雄壮与辉煌的场景。
黄河,一个民族的圣流,一种勇往直前的信念,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流淌着华夏亘古不变的初心!
众所周知,黄河的精神内核,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醒悟的崛起的拼搏的具象灵魂之一。只有加入其中的大合唱,才能领略到它的滔滔不绝与滚滚洪流。 《都江堰》:
这山,呈黛色,葱垄而清秀。
这水,为白色,清澈而明丽。
岷江,在巴蜀大地的版图上流淌了上千年,今天的江面上依然回荡着李冰父子所创造的秦辞神韵。
都江堰在缓缓地流淌,飞逝的时光记住了一位伟大创造者的科学成就。
诗人对都江堰的描述,可谓是生动形象,可谓是用心良苦,可谓是声情并茂。这是一篇有节奏有韵律的抒情短制。 《不见炊烟》:
炊烟,庄户人一天三次点燃,跟着香火连片着一家家完整的人家。有关村庄,有关草木,有关生灵,有关庙宇……
有炊烟图腾的地方,就有家,就有亲情。 炊烟是一本完整的的书的序言,没有炊烟可读的书里,住往充满惆怅与遗憾!
熟悉的事物,写出不一般的感受,呈现不一般的语言魅力,这是诗人的个性使然,也是足以引起我们共鸣的不二法则。 《端午的汨罗江》:
籁籁的光阴逝去了20多个世纪,哀嚎的汨罗也带着伤心的泪千年流淌。
不见士大夫的踪影,心却留在了端午。 汨罗江,多么痛楚的一条遗憾的江河!
关于汨罗江与屈原,似乎已经是文学经典的描述对象了。诗人摘取灵感的闪电,攫取大风中的歌吟,不经意间,有着自己的思维逻辑与灵魂担当,非常可贵。 《沙漠的黄昏》:
此刻,黄金色的沙漠更加流金溢彩了,在夕阳的耀射下汇成一道天然的黄金色调。
沙漠的黄昏,是奔腾不息的炎黄血脉,把茫茫的思念,
融入了浩渺的烟波。
诗人不愧为嫁接的高手,沙漠的黄昏与炎黄子孙的血脉,竟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看似抽象且夸张,实则是故意留白,布局与画外音所在。 《纤夫》:
纤夫唱响的渔歌,浑壮而豪迈。
姿式永恒是躬腰身,仰脖颈,一根根纤细的绳索紧紧勒住船舷,也勒着拉纤者柔弱的性命。
天地行进之间,多是苍桑的泪水,多是肉血的混饨。
纤夫与河流,河流与渔歌,渔歌与生存,似乎早已息息相关,互相依靠。诗人的功能在于,把生活艰辛的意象,交由纤夫的汗水与负重前行,交由天地之间的沧桑与泪水和盘托出。 《乌镇的小桥》:
乌镇,藏香的江南,典型的素色画就的诗廊听雨的乡愁,
在永恒的水上虹影里承载着岁月的巷桑,扑朔迷离在游客的魂牵梦索里,扬起了一幅幅古香古色的图腾。
诗人诗行里的乌镇与江南,是唯美的,是抒情的,质地柔软而又缠绵。人在画中游,缱绻不是梦,相信吧,那些慢时光与秀色可餐,会扑面而来,令人神往。
2022.7.27写于江苏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