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赵爽弦图”问题
--勾股定理的应用(二)
众所周知,最早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公元三世纪初).赵爽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如图1),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详细证明.下面我们结合一道典型考题中跟同学们做些关注涉及“赵爽弦图”的考题.感悟:从上面的两种解法来看,充分体现了“赵爽弦图”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首先是数形结合思想,其次是方程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是解决勾股定理内容时,常用的一种思想,两种解法中直角边长的求出都用到了方程的思想.
http://s10/mw690/001IoQBfty6G3SMnGYh89&690
顺便说一说,国际数学家大会第24届大会的会标就选定了验证勾股定理的“弦图”作为中央图案(如图2),自从第24届数学家大会结束后,以“赵爽弦图”为素材编拟的中考题纷纷亮相,构成近年来中考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直也行延续至今.除了上面的例题外,笔者还检索到一例08年中考题附后,供参考.
附:(河北省)图3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若
AC=6,BC=5,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6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图4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
.参考答案:76.
惠红民老师主讲的“勾股定理的应用(二)http://www.kgedu.net/chaoshi/”中围绕初二阶段,许多与线段的平方关系有关的证明题,尝试运用用勾股定理作为工具来完成证明.这一类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基本上都需要用到辅助线。
更多精彩课程请关注:http://www.kgedu.net/
咨询热线:400888465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