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者》随评之十六(第40-45集)

标签:
娱乐电视剧伪装者侯鸿亮胡歌靳东 |
分类: 影视评论 |
原谅我在这一刻的吐槽,因为单就逻辑缜密方面看,《伪装者》其实是还有很多打磨的空间的。而且总体感觉,局,不可谓设得不好,有些甚至做到了新、奇、巧。一路的铺垫,也非常到位,但却往往在最后悬疑释放、破局的那一刻,欠了点火候,甚至出现了破绽和漏洞,离“自圆其说”的完满差了一小步。
比如说死间计划,让死棋(明台)走出生天的局,明楼和阿诚一早就在布,阿诚和梁仲春有意的接触、一方面暗示和许诺官场上的提点,一方面通过走私的利益同盟将他栓成一根线上的蚂蚱,又主动安排梁仲春大太太和儿子的去处等等,都铺垫得非常好,而且最后说动梁仲春要的帮的忙是让明台“死”而不是“活”,也是个出人意料、但又情理之中的小逆转。但根据梁仲春的人设,他这颗棋却不具备明台生死的决定权,最多只能是施加影响。而梁仲春试图说服藤田的理由却是很勉强的,尤其是其中“明台是共党”的说法,更显得有失考量。因为如果明台正如梁仲春所说的是共党,那就绝不是审讯记录上承认自己是共党就能了事的。因为明台若为军统,他的上线王天风(王天风和明台都在引导76号和特高科,明台是受王天风领导的)已经死亡,下线,受明台领导的行动组也全军覆没,那明台对日伪特务唯一的价值就是供认出哪份密码为真,哪份为假,好和王天风的供词做印证。但如果明台是共党,则情况完全不一样,估计无论汪曼春,还是藤田都会兴奋起来,一个“转变人”许鹤他们动用了多少力量去保护?那岂会不追查共党明台的上线、下线、组织机密,而轻易舍得让他就这么去死的?肯这么立即将已招供的共党明台置于死地的,藤田就不仅仅是为保官位有私心,也不仅仅是脑残白痴,而是根本就是我党同谋、在为我党诛奸了!因此,明台是共党,可以说服梁仲春杀明台,但却绝不能成为由梁仲春拿去说服藤田立即杀明台的理由。也许还不如安排一份口供,除了于曼丽身上的真密码外,再将从樱花号到刺杀南田都招认为明台所为,这样军统毒蝎明台“死罪”坐实,且已没有任何价值,同时藤田也怀疑汪曼春因为明楼的关系而故意拖时间、保明台,这份立即执行死刑的命令,也许会下得更有说服力些。
再比如对整个死间计划的安排,我可以说我个人更喜欢原小说的安排吗?因为小说有关死间计划布局的逻辑线,虽然简单,但却很有信服力。明台偶遇并救了戴笠(此处以王天风换戴笠,逻辑依然如故,),获得戴笠赏识,将他强拉进军统,接受严格训练,得到特别重用,但不想这小子率性而为炸了走私船,犯了家法、触了底线、逆了“龙鳞”,因此上头(戴笠)发话,让他“尊严”地死,所以被选做了死棋。而明楼为了让兄弟脱离军统,也愿意棋行险招,置之死地而后生。明楼对明台兄弟间亲情有信心,但他也做了两手准备,如果明台扛不住主动招供密码本,从此踢他出局;如果扛住了,那就将他发展成我党坚强战士。哪怕最后明台逃出生天,军统能批准用他打入共党做卧底,都可以看成是戴局长对他还是有几分感恩、几分惜才,故愿意重新启用,放他一条活路,这一些逻辑上基本都说的通。
但现在电视剧的安排,从飞机上的偶遇相识开始,就已经是精心设计的局,谋划不可谓不奇诡,算计不可谓不腹黑,而且它也确实为剧中人很多别有深意的双关语台词、为大哥和阿诚知晓明台落在王天风之手后的莫名紧张、为王天风每一次对着明台极复杂的眼神,找到了仿佛非常合理的解释——原来王天风一开始看阳光般明媚的明台,就已经是个“死人”了么!但是,明台从一开始就被选作死棋,真的合理吗?答案解开,可惜答案却依然无法真正成为答案,因为这个答案中竟然还含有“X”!因为观众仍然可以继续追问,只是把问题从“为什么非得选明台?”,改变成:“为什么一开始就非得选明台?”。当然,也许是我太心急,太武断,在今晚播出的那一集里,编导们会把那个“X”解到底。但是在我的眼里,始终有这么些逻辑问题恐怕是很难自圆其说了的,(1)死间计划既然牵一发动全身,关系整个第三战区的军事战略,这些死棋有没有必要,不是从现有的、具有充分对敌经验和思想素质(忠诚)的特工中物色,而是选择去培养新人?(2)即使有理由非要安排新人,军统选人也不会是满大街撞运气搞“海选”的,因此,明台一定是王天风一早就物色好的,所以王天风不可能不知道明台和明楼的关系,但既然知道这层关系,为什么是明台?(3)正如王天风自己所说,明楼是他一心想要保护的、锲如敌人心脏的那颗锲子,那难道不是应该尽量不在明楼身边生出枝节来、尽量减少明楼被暴露的风险?若不是因为“上头看中”的长官意志,而是王天风刻意把明台搅进局来,那王天风岂不是自相矛盾,故意找明楼麻烦,给明楼增加风险?(4)让明台入军统接受明楼直接指挥,对明楼已经很麻烦,居然还要让身为明楼下线的明台做“死棋”。而死间和死棋,还是有区别的。死间是主动选择,他知道通盘计划,参与就是准备牺牲。而死棋,则是被动的,就是要被蒙在鼓里,就是要给他错误的情报和错误的信息,死棋的作用,一是让死棋之死误导敌人,以为假情报是真;二是让死棋扛不住敌人的拷打而招供,严刑下供出的假情报看上去才更“真”!因此,对于死棋,无论是明楼还是王天风,他们都有两手准备,其中一手就是死棋招供。但如果这死棋是明台,在一早就选明台做死棋之时,王天风怎么就能保证明台未来的“招供”就仅仅局限在密码真假之上呢?万一明台连明诚带明楼一起牵扯出来怎么办?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那王天风又有什么理由去冒这么大的风险,一早就选择一个和明楼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明台来做死棋?难道就是为了比“看谁比谁先弄死对方”?我不知道在接下来的大揭密中,编导们能否让我们满意,拭目以待吧。
但另一方面我也想说,跟着《伪装者》这么一路走来,以为是去看谍战剧,后来惊艳的是青春偶像剧,再后来发觉被震撼到的竟是家庭亲情伦理剧,想不醉都不成啊!而观众的喜欢,有时就是最感性、最直觉的事,不需要理由,或者说在他们喜欢和爱上的这一刻,也说不清理由;喜欢,有时就是任性,而在这般高强度、高节奏的情节一路的狂轰滥炸,又被如此真、如此美、如此意浓、如此温馨的姐弟情、兄弟情、战友情、父子情深深包围,一切逻辑的疏漏、瑕疵在我的任性下,竟都是可以原谅和忽略——至少在这一刻忽略。因为我知道,没有一部作品可以做到完美,尤其是当它的创作团队努力要从类型和传统的窠臼中走出来,去走一条新的、前人没有走过、或没有走下去过的路,那犯错误的机会和概率自然会比那些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剧大得多。但是,随大流,还是个性?重复,还是创新?而我却愿意将更多地敬意和宠溺,献给那些敢于去选择突破、颠覆和叛逆的创作团队,因为我知道这样的选择,背后需要更大的勇气、甚至是准备好牺牲的精神。
而很多很多时候,我都是无法抗拒张勇老师笔下的“情”。也许是得益于女性作者本身情感细腻丰富,也许是得益于戏曲创作无数次实战经验,在结构精致和爆发力饱满上充分的积淀,张勇老师这一次在《伪装者》中将父子、姐弟、兄弟、战友间的感情戏几乎写到了极致。
比如说黎叔和明台父子间的感情戏。和描写姐弟情、兄弟情之浓墨重彩不同,碍于结构详略安排的需要,这段父子情的处理,一直被安置在比较狭窄的空间间隙里,笔墨也一直很克制。在明台不知情时,那份本该浓烈的父子情,也就只在黎叔注视明台时那个别有深意、复杂但又努力抑制的眼神里,在救下他时的紧张、在替他整理伤口时的小心翼翼里,在和阿诚谈起马上将把明台送走时的那份若有所失的沉默里。
父子相认的戏,也是在欲扬先抑的收敛中,一点点释放情感,直至高潮。先是明台找衣架时偶然发现那个似曾相识的、被包裹着的拨浪鼓;再是越想越觉得蹊跷,去而复返的明台发现了三口之家的全家福;然后明台急于询问的冲动被赶来探视的姐姐和阿诚打断;再拾起线索,却是黎叔发现厨内的包裹被动过;而明台进来还衣架,使父子两人再也无法回避,终于到了“认”这个点上。
父子之间的这段对话,无论是剧本的台词、还是演员的表演依然是克制但却极有张力。明台是小心翼翼地试探,因始终带有几分忐忑、几分委屈、几分不确信,所以每一句都有目的、但却又都是含蓄而有退路的。黎叔是已经下定决心不再逃避,他的答话也含蓄,但给明台的信息却很明确。第一,不是他不要儿子,而是因为种种不得已的原因不能去找儿子;第二,虽然儿子不在身边,但作为父亲的思念、牵挂和期望,二十年来无时无处不在;第三,无论他多么想要抓住这失而复得的父子亲情,但他却毫不含糊地告诉儿子,这世上是有比亲情更重要的东西;第四,他并不否认、也不回避,在儿子的成长和幸福的问题上,他是不得已“狠心”地在和命运赌搏;第五,他内心无限感恩,为了儿子今天能被抚育、培养得这么好,也为了对儿子爱若珍宝的那家人!
就在儿子的情怯犹疑中,黎叔叫停了明台,不让他逃避,也许在黎叔的心里,这也算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给儿子上的一堂成长课,因为人生所有的难题,总得由你自己去面对。但在那样的心情激荡中,他却在给儿子减压,他告诉他就现在这般状态,他已经很满足很满足了,他不会再向儿子、以及养育儿子的明家多要求些什么,所以他不会让自己的这份爱成为明台的负担。而父亲这般的坦诚和磊落里,明台也终于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二十年来,一直在找、一直在问,但一旦一个全然陌生的父亲从天而降,他对他却是一无所知,不知道该如何相处,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这份思慕和爱!
明台含泪的话语竟率真到让父亲的心在瞬间收紧,紧紧相拥的那一刻,在他怀中流泪的大男孩,何尝不是他失而复得的至爱珍宝啊?二十年积淀的父子亲情终于在这倾情的拥抱中激荡着奔涌而出,但光是情感大潮的泛滥还不够啊,于是,本剧的主创们,他们让这个父亲在感动、欢喜、怜惜、亏欠种种情绪的百感交集里,还保持着那样一份清醒,他含泪轻轻地拍着儿子的背,他鼓励儿子,“明台,千难万险你都闯过来了,还有什么迈不过去的坎呢!”于是,我的心再一次被这样一段父子之情穿凿而过!谢谢编导,谢谢胡歌和郭晓峰老师,一样精彩的还有45集的那碗红烧肉。谢谢你们完美诠释了何谓父爱如山,它不仅是无边无际的爱的给予、爱的温暖,它更是支撑和托举我们人生的力量!
比如明镜与明楼的姐弟情。和之前几十集密密麻麻、细细描绘的明镜和明台之间浓到化不开的姐弟亲情不同,明镜和明楼的姐弟情,却因为明楼对姐姐的“伪装”、明镜对明楼的“严厉”,更多地在“敬”、“畏”上着墨,而在经历了暴风骤雨般地那场雨中姐弟“对抗”的戏码后,谜底揭开的尾声部分,有关明镜明楼姐弟情的处理方式则开始出现了微妙的转折。
就在露台上,阿诚和明镜谈话,特别关照她周围都是监视的特务,不能露出明台未死的马脚,同时还要小心家里有内鬼时,茫然的明镜竟似完全没听到,她嘴里念叨的只是“他竟然敢打我”,而且一而再、再而三。表面看仿佛是大姐对明楼“打”她的行为耿耿于怀,但在这般钻牛角尖的思虑里,反衬的却是明镜对这个兄弟、对这个兄弟对自己的感情极其在乎、极其看重的心态。当她的手覆盖上阿诚的手,含泪感叹道,“这些年你们太不容易了”,其实她已经开始原谅和怜惜明楼了,只不过这么多年来明家既定的姐弟相处“模式”已成一种惯性,同时,她也气恼明楼为什么不信任自己,想不通明楼为什么连亲人的命都能拿去赌。
当小祠堂,明楼向她亮出了真正的身份,同时又双膝跪地,从自认自己错了、对大姐义理双亏开始,一层层言简意赅地给她分析为何不能告诉她的理由时,埋怨恼怒责怪已经消散了。虽然一时未必马上想得明白,但相信事后经过细细梳理,在明董事长完全想明白这个兄弟处境之难、压力之重、任务之艰巨、信仰之坚定之后,那也是一般的怜惜和自豪啊!所以,当汪曼春挟持她时,她不惜想以命相拼,也不想拖累明楼。所以当明楼显身面粉厂,被堵住口的她虽不能言,但眼神中满是担心和惶急。
而在劫后余生的汽车上,姐弟俩的这段对话,从“对不起,这一次是我拖累了你”,到“这个臭小子,他还真下得去手”,到“我看明台也大了,真要动起手来,你还真不一定打得过他”,到“我这下巴都快疼死了,你还在这儿笑我”,到“我这里越疼你越是笑我,好像我才是从大街上捡来的那个孩子”,再到“脸皮越来越厚啦,你都多大了,还和明台争宠”的笑骂,到“我可没争,在咱家里,您什么时候宠过我呀”,直到最后姐弟俩在姐姐那句“谁让你是做大哥的”话语里,相视一笑……那样一种轻松、亲切、默契、温馨在车厢里弥漫着,它也对明镜和明楼的姐弟情下了一个完整的注脚,原来姐姐对两个兄弟的爱,一样深重,难分轩辕,只是一个在姐姐的心中,是需要被保护的弱者,一个却是可以去分担和保护他人的强者;一个是完全的血缘亲情,一个是亲情外,更有一份如海般深的恩情!
比如明镜和明台的姐弟情。如果说明镜和明楼姐弟情处理难的是 “转”,那明镜和明台之间的感情处理,难的是如何在之前已描写得很细致、很丰富、很感人的基础上再实现一次新的突破的精彩,而就在这几集劫后余生的故事里,主创们给我们递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乍一见面,一个是失手跌落的皮包,一个是直挺挺双膝跪地,是细节处的铺垫;满脸惶急地让阿诚出手轻些,责备阿诚“从小你就不知道要让他”,是细节处的铺垫;离别时,“你不要送我,你送我大姐就走不了了”,是细节的铺垫。而那一场姐姐为兄弟洗头的戏,我可以用“灿烂”来形容吗?那透过窗棂照射进来的和煦阳光暖暖地洒了一地,映衬得整间房子都如此温暖和明亮。房中的大姐,一边细细地、轻轻地揉搓着小弟的头发,一边娓娓叙述着小弟童年有关洗头的故事。低头坐在凳子上接受姐姐洗发的小弟,仿佛重又回到了孩提时期,不,和姐姐叙述中的孩提时期相比,明明是乖得多了。他静静地承受着姐姐的爱,眼中有泪光、有笑意,随着姐姐的话语交错着溢出。提着水壶的阿诚微笑地站在那儿,一面按照姐姐的吩咐将水缓缓洒上涂满肥皂泡的头发,一面在姐姐的叙述和小弟回应的表情里,也回忆着、温暖着、感动着……这样一个情节段落,虽然内容很生活化,但竟然给我很强的舞台剧般的错觉。仿佛周遭的一切都暗了,静了、退远了,呈现在我眼前的、被所有光线所聚焦的,就只有这一刻的画面,以及在这样的画面里气韵生动着的明镜、明台和明诚。
而也正是这般从细节、从情景段落的充满匠心的铺垫,让大姐最后离去时,无论明镜想要回头、却强忍着不敢回头的不舍和克制;阿诚扶持大姐的手臂中传递的宽慰、提醒以及眼神中的动容和不忍;还是急匆匆冲上晒台的明台,强压着急欲冲口而出的那声呼唤,却再也无法压住眼中的满眶晶莹,情感在戏剧环境最高潮处,冲破隘口的爆发和释放自然到宛若水到渠成。
有王凯的影迷给我留言说,能不能也专门评一评王凯的表演。看《伪装者》,除去对胡歌的期待外,对靳东的好,我是早有预期的,因为之前看过太多靳东的作品,也正如我开篇所说的,一直觉得凭着靳东的天赋、能力,他所缺的就只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角色,使他能在最广泛的范围里,真正走进公众的视野。而王凯,却是额外的收获,额外的惊喜。但是《伪装者》也确实并未给王凯提供太多由他个人主打的情节段落。他的好,在于每一个“配合”的场合,站在阿诚这个角色的位置,很有控制力、很细腻生动地演绎出来的那些细节,而且他非常优秀地把这样一种状态、这样一种情绪,从头至尾,保持始终。而我更相信,只要王凯自己努力,他一定会给我们机会,可以大书特书,而这机会,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而有明长官在汪曼春的遗体前,如雕塑般的站立,浑忘了周边环境险恶、浑忘了还有小弟需要尽快安排、浑忘了还有大姐需要解救,汪曼春应该可以聊以自慰了。谢谢靳东,当他就以这样一个姿势默默地站立,没有任何肢体语言,紧锁的剑眉,石雕般肃穆的脸,眼神里却有五味杂陈的巨浪一层层冲刷而过,在那慢慢有雾翳、有晶莹涌起的眼眸里,刚才两人对话的声音仿佛又在不远处响起,眼前似也有青春美丽的少女,爽朗地笑着走过。那是曾经年少的曼春,那样纯粹、那样明媚、那样热烈……人生若只如初见……但人生从来就是落子无悔,等不来假设、等不来重来。而决定你脚下的路的,永远只有你自己,至于别人,纵然有一千个一万个对不起你的理由,对于你走的那条路的选择而言,全部都只是藉口而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