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伪装者》随评之四(第9、10集)

(2015-09-06 16:03:42)
标签:

娱乐

电视剧伪装者

靳东

胡歌

张勇

分类: 影视评论

《伪装者》随评之四(第9、10集)

其实,我想说编剧老师也很汤姆苏的,同意的请举手!但那又咋样呢?你敢说007就不是苏的产物?影视剧艺术本身就是造梦的艺术,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英雄情结,都有为了报仇看电影的心理满足的需求。我们要报的正是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完满施加于我们身上之“仇”,也许我们自己成不了英雄,但这却并不排斥我们喜欢英雄、景仰英雄。在影视剧中邂逅那些现实生活的真实中无法完美的完美人物,并看着他们克服千难万险实现我们可望又不可及的梦想,那才是全身十万八千个血管毛孔都爽快的舒泰。所以好莱坞叙事类型的大获成功就不难理解,而明楼、明台、明诚以及张勇之前《一触即发》中的阿初、阿次的受人青睐、甚至拖人下水沉沦,也不难理解。关键是不能为苏而苏,当初次兄弟和明家帅哥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血脉源泉,有了饱满鲜明的个性为躯干骨架,有了和我们相同的七情六欲、甚至软肋罩门和种种属于人性本能的纠结挣扎构成人物的血肉,再有一副足以让你花痴的好皮囊,而在一脸严肃之外又不乏小幽默来增加趣味时,这样的人设是不是已经和我们习惯的好莱坞英雄模式挺接近了?所以破2是神话又不是神话,它背后蕴含着电视剧——这类老百姓饭后茶余喜闻乐见的通俗文艺样式创作的铁律。粗制滥造低估观众智商的,最终将被观众抛弃,一味卖弄阳春白雪的,曲高和寡也是逃脱不了的宿命。如何讲好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如何塑造那些有血有肉、深入人心的人物?如何通过故事和人物真正完成寓教于乐的使命?艺术和商业、思想性和娱乐性,艺术创作者自我阐释表达与观众审美接受和认同,这之间都是一座座的梁桥,而这些桥梁都宛若设置在天平秤之上,一个份量不对失衡,桥梁倾覆也就在顷刻之间。而这样的天平秤其实就在每一位观众的心里。因此《伪装者》市场成功的背后,其实有太多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的东西。

 

所以,无法不喜欢明楼的人设,以至于读小说时虽然也心动于台花之帅气、之阳光以及既酷毙又跌宕的成长经历,但从苏的境界看,怎么都没有我家明长官,这个成熟的魅力帅哥之内涵丰富、性格复杂、伪装多面、情感纠结和重重压力下长袖善舞来得更惊心动魄啊。明楼,一个多重特工,更是个具备一定新颖性的艺术形象,他有足够的宽度和深度,能让演员在一层层抽丝剥茧般的演绎和挖掘中,去体现变化、去展现每一个侧面的光芒,去慢慢地丰富丰满直至流光溢彩。因此,在本剧随评之开篇,我就说明楼具备一个好角色的一切要素。而直到现在,靳东的表现很对得起这个角色,他其实也是《伪装者》演员选择中最接近我想象的一个。而一路演来,靳东的表演主基调是沉稳、内敛、极具生活化地自然到不演。无论是淡定从容地演绎明楼的虚与委蛇、斗智斗勇;还是苍凉、沉郁地表现出明楼的心力交瘁和每一次任务达成后,不是为成功喜悦,而是为自己把兄弟推向生死边缘的自责、愧疚、无奈。但你终于也看到明长官了,就在粉碎计划成功之后,对一批下属的苛责和搏汪曼春同情的戏中戏里。明楼在剧中的那是演得真好啊,从愤怒、恐惧交织着的责骂爆发开始,到颓然坐下后向汪曼春流露的焦虑和颓丧,到听到汪曼春的真情表白后的感动及找到支持后的振作,无一节奏不踏在拍子上,无一细节不精准细腻。但是,他还是让观众感觉到了即便再不演的区别,而这样刻意露出戏中戏痕迹的度,也就在靳东极有分寸感地在表演上稍稍多了点戏剧化张扬的,包括台词念白到肢体动作相对于一贯风格的细微变化,从程度上看,还真不多,仅仅是一点点,但却足以hold住全场!

 

而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叙事结构很重要,人物关系很重要,节奏很重要。《伪装者》,能坚持做到不注水,背后是主创团队对故事内容的强大信心,因为他们相信故事容量和冲突的强度,足以支撑起一部高钙满血肌肉发达的好作品,唯一让HC影迷们稍稍遗憾的,大约是那些帅、那些酷、那些拽的造型,也只能是为了剧情需要的适可而止,无法做成如那些仅供花痴专赏的帅哥靓女摆酷写真集罢了。

 

好吧,闲话少叙,就让我们来剖析一下《伪装者》被大家交口称赞的节奏是如何炼成的。影视剧的“节奏”,听上去很抽象,仿佛就是主观感觉下的判断,但其实所谓节奏背后,包含的却是支撑一部影视剧之每一个情节段落中的冲突和悬念,从建置(铺垫和启动),到对抗(展开、发展和递进),直到释放(高潮),叙事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成功。建置部分做不好,形不成悬念或你设定的冲突,观众不感兴趣,就会使观众失去追下去的驱动力。观众主观感受上觉得拖沓和“慢”,主要由于(1)冲突发展递进的内容匮乏,不得不靠大量注水来拖时间;(2)对抗不起来,或者说有冲突的局,但局中之人却始终没有采取有效的选择和行动来破局,造成故事停滞不前。对抗部分做不好,观众就会失去耐心。而缺失对抗部分充分的酝酿、递进来增加积淀能量,戏剧冲突最终的释放一定是乏力的,也就是说,我们在看电影和电视剧时,总会发现有些很不错的冲突和悬念却被提早消耗掉了,因此,观众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情绪始终都没有被压迫、被压榨,这样的作品,观众的体验和情绪其实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类似痛快的快感的。

 

《伪装者》,主线条上无论是明楼的责任使命、忍辱负重的牺牲和情怀,还是明台线上个人的成长和信仰的奠定,都是靠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来推进的。这一个个任务也是一个个的情节段落。我们且以“粉碎计划”为例,这样一个重要的情节段落,本剧编导仅用了大概一集半的篇幅就完成了叙述,原因是后面如此这般的“任务”还很充分。那这一集半不算长的篇幅又怎么一步步从建置、到发展,直至最后充满力量的释放呢?

 

从第8集大姐古玩店购买炸药被捕开始,“明镜为何要买炸药悬念和冲突已经开始铺垫和预设,到明台接受粉碎计划,到明镜、明楼姐弟推心置腹的谈话,粉碎计划的内容是什么已基本交代清楚,而正是明楼规劝大姐不要轻易犯险的言辞中,铁桶般的保卫和完成任务的冲突以及如何完成粉碎计划的悬念成功完成了建置。

 

但到冲突真正展开,樱花号列车前来了斯文气质美女惠子(程锦云)和俊美帅气列车员小野三郎(明台)时,欣喜地发现在主冲突之外,编剧老师又额外增加了一个辅助的冲突线,两党的配合协同。这样一来这个情节段落的冲突发展就变得越发的丰富复杂,纵横交错,甚至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态势了。副冲突线上,明台和程锦云从互相猜疑到认清身份、到信任,炸药箱子的失去和复得,程锦云从被明台粗暴掳去初吻恼羞成怒扇台花耳巴子到谅解、到眉目传意,两人从任务分歧争执到默契地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环环紧扣,直逼向任务达成的终点。而主冲突线上,“名古屋引发日本兵对锦云身份的质疑,由明台的主动出手而破局,让对抗继续发展;传达制作名古屋虾的日本兵撞见惠子和小野三郎呆在一起,被明台以快捷反应的掠夺初吻化解;餐车备餐突然闯进的名古屋同乡,依靠锦云的沉着和明台的镇静渡过惊险。

 

而封闭的时间也是故事压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刺杀波兰之鹰的两分钟如此,“列车驶到镇江的第一个拐弯处”也是如此。因此,故事就在一浪接一浪的冲突和解决冲突中,一波三折地冲向设定的时间极限,观众紧张的心也在一起一伏中饱受主创们的“摧残压迫。就在文件获取、炸弹布好之际,突然现身的真正列车员,宛若再一次投下巨石障碍,使故事的冲突上升到极点,压力系统的压榨收紧到极点,也把观众心理体验中紧张压迫的情绪提到极点。于是,故事的高潮就在一连串奋不顾身的打斗,彼此交付性命的配合和牺牲中水到渠成,故事积蓄的能量、观众心理承受的压力则在预设定的时间节点上、在如烟花般炸响的烈焰里彻底的释放。

 

所以观众所感受的快节奏一定和有效地规划、发展和释放冲突及悬念有关。而若是在这般密集的施压、解压的过程里,主创们还来得及多送几个特写镜头给一双小儿女的眉目传情,还来得及让我党同志在一个充满期望和满足的大特写中表达牺牲之庄严和神圣,还来得及区分两次爆炸从方式到装备上的差别,那么节奏快却游刃有余的从容应该是当之无愧的评价了。从慢到快,是第一层境界,从快到从容,则是第二层境界了,因为这个境界意味着编导已不仅仅是单纯为一个情节段落的叙事而叙事,他们拥有统筹全局的能力,同时,他们更懂得一切事件背后真正的驱动是人,而籍着剧中人的思想和情怀他们要表达的其实是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情怀!“在讲故事的人的形象中,正直的人遇见他自己,本雅明的断语诚不我欺也。

 

 

我能说一切对抗真正能“抗”得起来,必需有一群够资格的对手吗?而《伪装者》单就对手智商能力这一条,就把那些脑残剧甩下了十七八条马路;我能说有一批不随好恶正邪贴标签般演绎、而是尽可能走入角色内心塑造反角的演员是《伪装者》的幸运吗?因为,10集看下来,别骂我三观不正,我想说76号的两大处长一个比一个可爱,行吗?其实,我想说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想说说王鸥的表现之出色以及她的潜力;我想说说宋轶在于曼丽的放下之后,反而越来越耐得起品了,而至于感情线,其实她一直把握得还不错的,那些动心,那些敏感纤细的小心思,那烟花灿烂处真实的快乐和落寞;我想说说有关于明少的爱情,进军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了啊;而有关桂姨的那一处伏笔已经埋下,楼诚这一对,无论是其个人的男神魅力指数,抑或……CP……算了,你们爱CPCP吧,我就迁就你们一下下好了,CP指数估计还得升升级!但碍于篇幅和我话唠的毛病,就且听下回分解吧。要记得,不见不散哦!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