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浮光掠影话卢浮(三)

标签:
法国卢浮宫胜利女神维纳斯旅游 |
分类: 游记 |
《伽纳的婚宴》
和《蒙娜丽莎》相映成趣的,一定是对面墙上遥相呼应的《伽纳的婚宴》。《蒙娜丽莎》是小品,而《伽纳的婚宴》则是“鸿篇”,尺寸677cm x 9.94cm,足足70平方米,占据了整整一面墙,而且两幅画,一动一静,真可谓是动静相宜了。
保罗.委罗内塞,做为提香的得意弟子,意大利威尼斯画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以灿烂的色彩、出色的透视技法、生动的人物肢体动作活色生香地表现宏大场面人间百态,是他作品最显著的特色。在这幅为意大利圣乔尔乔·马乔里修道院创作的大型装饰画,严肃的宗教题材,却生生地演化成浮世繁华和俗世情趣,也难怪教皇大人要吹胡子瞪眼了。
《伽纳的婚宴》取材于《圣经》,讲的是耶稣第一次显圣的故事。耶稣和圣马利亚以及使徒们在约旦河畔的伽纳这个地方遇到一家人家正在举办婚宴,主人邀请他们一起参加,婚宴上大家饮酒欢庆,后来酒喝光了,耶稣将坛中的水变成了葡萄酒,大家又继续喝酒欢乐。在这幅作品中,画家总共画了133个人物,并且巧妙地运用了两个正反的U字布局,上下三层的结构,将宏大场面和众多人物安排得有序又有致。耶稣和圣母位于下方第二层中间端坐,头上淡淡的、金色光晕的光环以示和凡夫俗子的区别。英国女皇、法兰西皇帝、威尼斯的富豪、商人、贵妇,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们,包括画家的老师提香,“同门”另一杰出画家丁托雷托和画家自己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图画中。建筑堂皇恢弘,丝绸服饰上流淌着的绚丽,人物神态各异,衣香鬓影,杯盘交错中好一场浮世盛宴!而驻足的游客们,目不暇接中则享受了一场视觉的盛宴。
《自由引导人民》
在19世纪法国绘画史上,是不能不提一下欧仁·德拉克罗瓦的。他和让.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一起,为法国成为浪漫主义绘画的中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幅《自由引导人民》正是德拉克罗瓦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表现了法国7月革命,人民冲上巴黎街头,结束复辟王朝的这一段历史场景。画家说,“我没能为国而战,至少能为之作画”,于是,三个月就在很多草图的基础上充满热情和向往的笔触,画出了这幅讴歌自由的作品。在画中,画家一反常规,以顶天立地的格式,将象征自由的符号,一个上半身袒露的女性和她手中擎着的法兰西国旗尽可能上提,以暗示和象征自由将成为法兰西精神的引领。硝烟中踏着瓦砾引导同伴奔赴战场,为旧王朝敲响丧钟的女性画面是狂放的,而在具体的人物、人物衣着上的笔触却是极其细腻的,整幅画充满了史诗气质,也很好地表现了画家的艺术思想:寻求现实主义和想象之间的平衡,用人道主义理想描写带暴力意味的主题。由于此画具有某种颠覆性,因此,自1831年之后,被“雪藏”了25年之久,才得以面世。
《沙达纳帕鲁之死》欧仁·德拉克罗瓦的
这幅华美的绘画被视为浪漫主义杰作。讲述的是一个悲剧故事。亚瑟国王沙达纳帕鲁为了不落入敌手,在敌人要攻进王宫前杀死了所有的妻妾及亲人,烧毁了财务。这个暴君躺在床上,临死前还在冥想他一生所享受过的快乐。画家放弃了新古典主义严格的几何式构图、用大色块替代分界线,打乱物体的排列,取消了地平线。其大胆的画风令当时热衷于接受和欣赏大卫传统的观众们大跌眼睛,从而对德拉克罗瓦转开了猛烈的抨击,正和绝大部分代表着前瞻性、超越性和颠覆性的作品一样的命运,真正确立它的地位总是之后的事,现在的美术评论家们则异口同辞地肯定它,几乎汇集了浪漫主义的一切元素:充满动感的构图,富于激情的暖色调、东方装饰物背景,超越于现实的艺术表现等等。而不管专家们如何评说,站在画前,浓烈的色块和饱满的情绪带给你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你过目难忘却是不争的事实。
萨莫特拉胜利女神 Victoire de Samot
前行下楼梯,就到了德农馆和叙利馆的交界处。卢浮宫著名的三宝之一,断头的女人就被安放在此处,它就是萨莫特拉胜利女神:Nike。这个名字想必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吧?是的,她确实和我们熟知的Nike运动品牌同名,或者更确切地说是Nike公司“欺侮”人家神话人物没有注册商标权、没有冠名权,硬是借用了别人的名字。也因此,我们明白为什么体育用品要运这个名字,因为有胜利女神庇佑,还怕胜利不手到擒来?
这座雕像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于1863年出土,见光的时候是碎的,最终也没找到头和手,因此,留下缺憾,但也因为缺憾增添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帕特农神殿檐壁.女工
曾经在希腊雅典的帕特农神殿嗟叹唏嘘于满目残破的苍凉,而眼前的这幅帕特农神殿的檐壁则保留得相当好了。眼前这群依次排列的女子如诗如画,在她们之间有两个神甫,其中一个手中托着盘子,盘子里放的是什么?祭刀?还是姑娘们献给神的物品?大理石上的可爱女子形象以“女工”的名字流芳百世,而她们的使命和身份其实要比普通女工高贵得多,因为她们是专门为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娜女神编织披风的“女工”。
维纳斯
我们现在已站在了卢浮宫第三件镇馆之宝之前了,那就是断臂维纳斯。而这座雕塑,即使你从未见过真容,但形象却在你脑子里早就根深蒂固了,你也许从来没想过为什么这尊断臂的女人像是维纳斯,而不是其他的什么。而在卢浮宫,你可以真正了解到答案。米罗岛维纳斯像出土时就是不完整的,而雕塑的一些破碎的物件也被收藏摆放在一起,我们赫然看到了断臂握着的金苹果。
为什么说金苹果是维纳斯的象征呢?那就又得回到希腊神话上去了。传说人间有一伟大的英雄,珀琉斯,得到了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垂青,。在他们的婚礼上,诸神欢聚一堂,祝福一对新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可是忙中出错,此次盛大的婚礼没有邀请厄里斯——专门搞鬼干坏事,堪称职业整蛊专家的不和女神。其实这也正常,婚礼是大喜事,谁愿意在喜事上请个丧门星来?可是厄里斯却有着很强自尊——你不是不请么?好,我偷偷来。来到宴会上后,她偷偷地丢下了一个刻有“送给最美的人”字样的金苹果,并诅咒了这对新人的后代。看来厄里斯干坏事很有水平,海洋女神地位高受尊重惹不起,珀琉斯是了不起的英雄打不过,只好把气撒在他们孩子身上。金苹果马上就被发现了。在座的几位女神——赫拉、雅典娜、维纳斯都想得到这个金苹果,因为一旦得到,就说明自己是最美的。可见神仙也爱美爱虚荣。几位女神争了许久也得不出什么结果,于是就找到了当时在山上放羊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请他做出一个裁决。为了争得这个“最美女人”的称号,三位神仙姐姐各自拿出了自己的条件来贿赂帕里斯。天后赫拉许愿,如果把金苹果判给她,那么帕里斯就可以统治地上最富有的国家。智慧女神雅典娜则许愿,如果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她,就可以成为人类中最有智慧的人。而爱神维纳斯则深刻地认识到了男人的本质,她许愿,如果把金苹果判给她,那么她就把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子送给帕里斯做妻子。帕里斯思考了一下,就把金苹果判给了维纳斯。维纳斯兴高采烈,但是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诺言。在她的帮助下,帕里斯终于得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海伦。帕里斯美人入怀自然是兴高采烈,可是他忽略了一点——维纳斯虽然答应把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子送给帕里斯做妻子,但是却没有保证他们会幸福。可见神祗们也是非常喜欢耍小花招的。想在神仙们身上占便宜,帕里斯还嫩了些。帕里斯得到了海伦的同时,也就引发了一场长达十年的战争——特洛伊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帕琉斯和忒提斯的儿子阿喀琉斯、赫克托耳等伟大的英雄相继死去。有关这场战争就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所讲述的故事。得到了金苹果的维纳斯一举奠定了其最美女神的地位,自然非常开心。至于战争和死亡,这个就不在神仙操心的范畴了。金苹果的故事在西方家喻户晓,后世很多维纳斯题材的艺术作品,都会把金苹果和她结合在一起创作。因此,看见金苹果就可以确认女神的身份了。
德国作家亨利.埃纳称“她”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站在维纳斯跟前,围着她转上一圈,你是会被她深深打动的。她的躯体在半露未全露之间,尤其是其后背柔和优美的曲线,充分展示女神性感之美;姿态优雅、神态庄重高贵,彰显着女神气质之美;而另一个同样很重要的,恰恰是残缺,残缺一如留白,而艺术审美有时是偏爱于某种缺省的,因此并不完整的躯体为你留下了更多遐想的空间,在努力还原维纳斯的姿态动作的同时,有很多版本的故事在你的心里划过,缺憾美反而使你牢牢地铭记住了她,因为在她的故事里也有你发展的那一部分。
《睡眠中的厄马弗蒂》
这幅雕塑从正面看,侧卧的人面目姣好,体型骨骼圆润丰盈,但转到背面时,则露出了男性的特征。是的,这个就是厄马弗蒂,希腊海尔梅斯神和阿芙罗迪女神的儿子。他漂亮英俊,但姿态慵懒地躺在柔软的床褥之上,躯体具有明显的两性特征。在古希腊,具有双重性征才是高贵的,因此古希腊的众神中很多都是具有两性特质的。因某种朦胧带来的神秘感以及奇异、意料之外的突兀和惊喜,也使得两性体征成为长期以来雕塑家们亲睐的主题。
这尊雕像十六世纪在罗马被发现,我们看到的厄马弗蒂像已是罗马人的复制品,真正的“真迹”是厄马弗蒂身下的床褥,十七世纪的雕塑家勒贝南为厄马弗蒂的大理石雕像加上了一床“温柔”舒适垫褥。如果单纯从雕刻的技法上去评判,勒贝南的成就还是令人赞叹不已的。细腻及充满动感、流畅的线条,细节处的精致,隐隐传递的华美奢华、浪漫,很符合十七世纪艺术创作的主流风格。但当它和古希腊的艺术创作绑在一起时,彷佛是自然的浑厚和开阔中附加人为的束缚,作品的气象和格局反而受到了限制,因此,又不能不说是一种“精致”又美丽的遗憾吧。
卢浮宫,无论何时何地去探她,也无论能为她驻足的时间有多长和多短,我都无法不心神激荡,充满了朝圣的心绪,因为,当人类数千年智慧和文明在你的眼前缓缓流过时,心中澎湃着、积聚着的,只能是无尚的自豪和无尚的敬畏。在我心里,无论你为她逗留多少时间,都是值的,因为在这里你汲取的都是人类文化的精萃——从地球的各个角落、浩浩汤汤绵延了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在此处积淀浓缩。但我也知道,也许很多人和她的缘分,也就是匆匆数天的旅程里这么短短的一、二个小时,就比如我这次陪伴的这批朋友,但我依然希望,我的“导游”和由衷的热爱和passion,能为他们对卢浮的记忆,留下一笔虽浮光掠影,但却美好、可以慢慢回味的色彩。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