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云淡风轻地微蓝
云淡风轻地微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22
  • 关注人气:1,7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格里拉》,我们梦里的天堂――再评《血色迷雾》

(2008-12-17 16:33:42)
标签:

柳云龙

影视评论

杂谈

分类: 影视评论

暂且放下对《血色》故事的一切质疑,再次细细品味,那电影画面般精致唯美的影像,别有情调的配乐,在记忆中依然如此地清晰,特别是那一首《香格里拉》,当它在电视中第一次出现时,我有片刻的失神,那是一种惊喜、是一种骤然间听到高山流水般的感受。

 

作为一个上海人,真得开始懂得欣赏老上海的韵味,是上大学以后的事了。记得是大三那年的一个早春的下午,刚从苏州参加活动回来,带着新上市的碧螺春茶叶去看姨妈,那是我第一次听到《香格里拉》这首歌。姨父对上海老歌有着近乎于痴恋般的情结,那一天,随着他那台老式的唱机和胶木唱片的旋转,那一首首曲子,浮华中带着迷离、凄美里蕴涵着沧桑,就这样在新茶氤氲的袅袅清香中,在透过窗棂洒满一地的斑驳阳光里,幻化成我老上海情结的一部分。

 

从此以后,我开始关注那一时期的歌,于是,我钟情于百代、钟情于有着雄鸡标志的百代老唱片、钟情于徐家汇花园的那幢小红楼;我对百代的风云人物也是如数家珍,比如黎氏兄弟、比如周旋、李香兰、姚莉、白光…….《香格里拉》是电影《莺飞人间》的插曲,黎锦光作曲,原唱为欧阳飞莺,流行于上世纪的四十年代。但在这些老歌曲中,它却一直算不上我喜欢的歌。

 

去年六月,赴美国和加拿大公干,偷得浮生半日闲,到我旅居加拿大的同学家里品下午茶,坐在她家二楼的露台上,在咖啡苦涩的香味里,在少年情怀的回忆中,不期然地,《香格里拉》的旋律就这样飘忽地闯了进来。这是怎样的一种声音,虽然略有些沙哑,却充满磁性和魅惑,如天籁之声,带着些许的沧桑、直直地闯进了我的心扉。在多伦多华语电台当主持的同学告诉我,这个歌手叫唐妮,是旅法的华人歌手。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唐妮的唱片,再后来,这些夜上海的老歌就成了我车载音乐中永远不更换的一部分。夜色阑珊,每次当我独自行驶在繁华的中心路段,我总爱把音乐切换到唐妮的唱片上,而我的最爱,就是这首《香格里拉》。

 

当再次在《血色》中和《香格里拉》不期而遇时,惊喜地恍若遇到了知音。我真的非常钦佩柳导在音乐上的造诣。其实,与自然科学不同,艺术不是光学习就能学成才的,它是一种于生俱来的天赋、是一种感悟、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感觉和反应。选一首老歌来配剧情很自然,选择《香格里拉》也很自然,但一个如此追求真实细节的导演,甘愿放弃还原历史真实的、欧阳飞莺版的《香格里拉》,而选择了唐妮的,这就不一般了!(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也找找欧阳飞莺版的来比较一下,就会理解我为何这样评价了)我相信,柳导是真正懂得音乐的,因为真的没有哪一首歌能比唐妮唱的《香格里拉》更好地体现一种悠远、迷离、天籁般的华美和沧桑,也没有哪一首歌能比这曲《香格里拉》更能表达柳导想要表达的故事背后所蕴涵的思想,这样的选择,真的体现了柳导音乐上的造诣、包括对音乐的理解和品味。

 

唐妮的《香格里拉》在《血色》中的地位其实早就不是一支插曲了,它是整部电视剧的“戏眼”。其实,对“戏眼”这个词,很多人有很多说法,通常是会解释为一部戏中最精彩的部分,但我却比较执着于把它比作画龙点睛之“睛”,整部作品因为它的存在而生动起来,它贯穿全部情节、重要人物和剧本主题思想,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物品、可以是反复出现的一句台词也可以是始终存在的一种精神。而在《血色》里,《香格里拉》就是这样一种戏眼。

 

《血色》中,那台老唱机和这首《香格里拉》自始自终贯穿在电视剧的全部。文康爱听《香格里拉》,即使是到梧桐小镇办案,都执着地带着唱机和唱片;晓聪也喜爱《香格里拉》,而且《香格里拉》成了她在文康房间流连驻足的理由;《香格里拉》是他们两人悲伤时的寄托,《香格里拉》同样也见证了他们曾有过的对爱、对未来的期许。香格里拉是什么?那里是人间净土,那里是被鲜花覆盖的安详宁静的家园,那里是我们的梦里天堂。香格里拉,也同样是文康和晓聪的梦里天堂。只是如果你去问路人,天堂是什么颜色,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文康和晓聪所追求的梦里天堂,竟是如此的不同!在身陷国仇家恨的悲壮情怀里,文康听《香格里拉》,梦中的天堂就是他理想中的祖国,他要他的祖国成为香格里拉那样的人间乐土,这种理想和信念更激发他博大而深重的家国之爱、激发他百折不挠、无惧无畏的勇气,哪怕要一个人孤独地面对一场没有任何希望的战争,哪怕是马革裹尸、肝脑涂地,为了一个天堂般的家园,他也无怨无悔!晓聪也听《香格里拉》,她也有自己的梦中的天堂,那是惊涛骇浪中一个安宁的孤岛、那是破碎山河里与世隔绝的一隅、那是满目苍夷下的世外桃源。晓聪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和相爱之人在她的梦中天堂里,筑起爱的小巢,只要有温暖、有宁静、有甜蜜、有款款深情便已足够,至于小巢外的血雨腥风,已不是她愿意及能够负担的。这就是文康的香格里拉和晓聪的香格里拉之不同!正如鸿鹄之与燕雀,海燕之与海鸥、海鸭。晓聪向往天堂的方法是“出世”,是躲避、逃遁,是独善其身;而文康向往天堂的方法是“入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济世和报国,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气。两个在思想境界和处事哲学上天壤之别的人,怎么可能相濡以沫?怎么可能心心相印?即使曾有过的牵手和依偎,那也一定是一场美丽的误会,是镜中花、水中月,虚幻的梦而已。

 

非常喜欢柳云龙在最后一集中的表演。随着晓聪一声凄厉的“文康”,黑洞洞的枪口就在眼前,前一刻玩笑的笑容就这样在嘴角凝固,眼中先是惊讶茫然、再是幡然省悟、然后有深刻的哀恸、最后是失落后的决绝。文康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就这样仅依靠一双传情达意的眼,就如此层次分明地、精确地传递给了观众。“情到深处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文康毅然起身,抛弃了心爱的唱机和唱片,一如那一段曾经美丽的感情,决绝地把背影留给晓聪,并渐行渐远。在枪声想起的那刻,透过那个孤独但挺直的背影,我们似乎能听到心破裂的声音、我们彷佛能触摸到那份深入骨髓的哀伤、失落与孤独。

 

在故事落幕前的那一刻,遭日本兵追杀且负伤的文康,却因小酒馆里飘出的熟悉旋律,而蓦然回头,停驻了脚步。他就这样默默凝视着缓缓旋转的唱机,思绪似乎已经飘到很远很远,眼底眉梢间的那份落寞和沧桑,是对曾经有过的故事和情怀的追忆,更是对倾尽全力仍未能触摸到梦中天堂的遗憾和伤痛。但英雄是不会让这种伤感左右自己太久的,沉思中,那份刚毅、坚定、平静和从容,不是已经向他的敌人发出了最后的宣言?即使下一分钟就会在枪口下倒下,即使那一腔热血终将因为梦里的天堂而流尽,但以身殉道,无怨无悔!

 

日本士兵的几十支枪已经对着文康,彷佛下一秒就会听见扣动扳机的声音,那个必然的结局也彷佛就在眼前,但柳导的镜头却执意地在这一刻定格成了永恒,那是执着于一种希望,一种对天堂、对理想永远不灭的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