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上生花笔 姑蘇發一枝(选辑之二)

(2014-07-19 07:13:14)
标签:

时尚

 

      按语

    我的朋友、苏州古吴三阳笔庄庄主倪君是苏州湖笔业的大老,辛苦创业今已届二十周年,回首往昔,感慨系之。

    他说,“世界潮流日新月异,今唯见电子独霸,传统式微,满眼低头一族,尽见划指敲键,真是先进又迷乱的时代!

    湖笔盛于宋元,苏州湖笔盛于明清,谓为“吴笔”也可,迄今千年间,中国屡亡屡衰,而笔业未堕,顽强坚守,多难而兴。然不料危殆未有今之甚矣。

    吾愿将苏州湖笔发展历史沿革作一全面阐述,结集付梓,以传承此苏州瑰宝不致湮没无闻矣。

    汝赵氏后裔,善书画,嗜文艺,与湖笔有天缘,可为我执笔乎?”

    ----我默然思之,又随考湖州善琏诸遗存、参蒙恬先贤词,慕吴兴赵孟頫松雪道人高雅,阅碑文、览史乘,聆业界宿老嚅嚅谈。乃曰,敢不从命!

    凡三易其稿而成,名之【湖上生花笔,姑苏发一枝】----苏州湖笔概论。

    倪君曰,“请将宏文发于网上,有一人读即有一人缘,缘广而福田广,善莫大矣。”

 

湖上生花筆 姑蘇發一枝

苏州湖笔概论

赵宽仁撰文/郑期琛摄影

(选辑之二)

  

 

                        三.文移藝隨  湖筆名冠“蘇州”

    元後明清兩朝,文風盛在吳中,吳門大師代有繼出,無論道德文章書畫,五百年間,其勢不挫,洵為史所未有。

    蓋吳中蘇州本為中國各項傳統工藝製作最著者,每藝皆有絕技,明張岱張宗子曰:“吳中絕技、俱可上下百年保無敵手。但其良工苦心,亦技藝之能事。至其厚薄深淺,濃淡疏密,適與後世賞鑒家之心力目力,針芥相對。是豈工匠之所能辦乎?蓋技也而進乎道矣!”

    制筆之道尤適與書家畫家心手交應百千年間,道之亦大矣。

    吳中畫苑書壇,人文薈萃,于文房諸設尤為看重。筆工筆藝之重心移在吳中,實屬必然。

    時湖州之能工巧匠移居蘇州者,有筆工張天錫、王古用等,陸續遷來,開店設坊,自產自銷,經營很是得法。至清末民初,筆坊更是批零兼營,產銷兩旺,規模益大,馳譽全國。

    為士林所重者,時有孫桂林堂、楊二林堂、張文裕筆店、陸益元堂、貝松泉筆莊等,皆有出色聲譽,良好經營。世代相傳,保持制筆之精良品質,蘇州製作湖筆遂統領全國。

    故“湖筆”前須冠之“蘇州”二字,稱之“蘇州湖筆”。

 

    其後民國確立,繼而抗戰軍興,原湖州制筆之鄉善璉等更趨衰落,制筆藝人紛紛北渡太湖,避居吳中。此更使蘇州湖筆獲大發展。

    上世紀1996年統計,自1937年後遷吳落戶之湖筆藝工人等共129戶/310人。計有擇筆116人,水盆165人,裝套24人,結筆頭刻字5人。各皆有名有姓。

http://s4/mw690/001IoAYbgy6KrrNSNX5d3&690姑蘇發一枝(选辑之二)" TITLE="湖上生花笔 姑蘇發一枝(选辑之二)" />

倪君出资勒石,记载自1937年後遷吳落戶之湖筆藝工人名单

 

    且說移吳避難之難民中有一七八歲孩童,名叫邵文炳的,孤苦無援,經人介紹,投于蘇州制筆藝人楊元鼎門下,當一名學徒。

    此楊元鼎於制筆業界,本不是等閒之輩。當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名重一時,海上書畫諸大家、民國政府諸大老、皆好於其處訂制用筆,往往不惜重金。

    邵文炳生性好琢磨,有智巧,學藝吃得萬般苦,

 

    兢兢業業,有始有終,得以掌握制筆之全部工藝流程,於用料特性、毫質搭配等,尤有深刻理解,獲精藝中之精髓,制精品中之極品。邵文炳之藝,遂深得吳中文人贊許,是名筆名藝有後也。

    http://s9/mw690/001IoAYbgy6KrrSHEQob8&690姑蘇發一枝(选辑之二)" TITLE="湖上生花笔 姑蘇發一枝(选辑之二)" />

制筆大师邵文炳

                               四、传承有序

    中國傳統工藝製作因精緻傳技藝、榮譽傳品牌,全賴一姓一族護衛延續,蘇州湖筆業者尤其如此,但凡入蘇州籍之吳興人氏制藝精湛者,不外乎錢、沈兩大家族,若有見制筆大師並非此兩姓者,細究之,亦必兩姓之婿之甥,竟無有例外。

    蘇州制筆業傳承至解放之初,曾組湖筆聯營處以趨公有之道,至1956年遂成立集體所有之蘇州湖筆社,1966年文革亂起,改名稱之為東方紅筆廠。文革結束,方始成立蘇州湖筆廠。至上世紀八十年代,經濟改革興,群雄並起,時有滄浪湖筆社、金閶湖筆廠等等,一時呈競爭態勢。當時有制筆世家李偉國先生及有街道背景的陸鈞先生,全力支撐金閶湖筆廠生產經營,其技術骨幹悉為錢氏家族諸位師傅。然改革進程快、變化亦多,廠中乃有李偉國先生之姨丈--倪頌霖君不畏險阻,扛起湖筆製作傳承大旗,一呼而群應,技術精英紛紛投于旗下,聲勢雄壯。

    尤有邵文炳老先生(亦沈氏之婿)不顧老邁年高體衰,亂流挽瀾,培育後進,全力支持其徒倪頌霖先生創辦起“古吳三陽筆莊”。親自顧問生產製作,於品質控制尤其嚴厲,從不苟且。

    “古吳三陽筆莊”成立至今已經整整二十年。這些年來,三陽聲譽鵲起,享譽華夏,正陽牌產品尤暢銷日韓。不愧為蘇州湖筆製作之主要傳承人也。

 

    茲摘錄書畫大家亞明先生對蘇州湖筆作的評價之語曰:

    “制筆大師邵文炳由蘇州城內來,攜毛筆一包,餘試之極好,齊圓尖健皆准,難得!毛筆乃中華文化之偉大傳統,今人善書者寡,故識筆者少有幾人。今識得邵君真大幸也!”

    再摘錄吳門書家潘振元先生讚語曰:

    “如今三陽筆莊襲祖業,聚良工,擇佳穎,精製作,創正陽品牌,獨為真傳。其筆光白圓直,諸美畢備,揮灑開闔,無不如意。故慕其名,求其筆者,日盈其门。”

 

                             五.制笔之道

    制筆之道,種別甚多,古用“紥柱法”制筆,紥獸毛而聚撮之,粗疏不精。秦蒙恬始改以鹿毛為柱,羊毛為被,稱作制筆“被柱法”,遂得得靈活健碩,為制筆之藝奠定基礎,故世謂蒙恬為制筆之祖也。

    三國時魏將韋誕之【筆經】,稱制筆之法:“桀者居前,毳者居後,強者為刃,軟者為輔”。桀者,強也,陽也;毳者,軟也,陰也。制筆之法,固當守“陽主陰從”之道也。

    此謂為四種選毫之法,亦稱“四有制筆法”。依此法配成之筆,工藝更獲進步。唐宋以來,傳承流行最廣。

    制筆之道有三要,務求精(工藝)、求純(選毫純淨)、求美(配料合理)。

    制筆之道有四德,曰:尖、齊、圓、健。一枝笔自毫尖頂锋至管口可分九个部位,各有质量标准,各盡精致,方臻完善。

    湖筆制作工艺主要工序曰水盆、曰结頭、曰装套、曰择筆、曰刻字。各工序于各種筆毫材料亦各求不同,全部工艺可多逹一百二十余道,唯“蘇州湖筆”制作工序尤多一道,足见蘇州湖筆制作之精妙。

    古法传承严谨,亦務求創新發展,是制筆千年不墜之道。

 

 http://s5/mw690/001IoAYbgy6KrsPhGfi44&690姑蘇發一枝(选辑之二)" TITLE="湖上生花笔 姑蘇發一枝(选辑之二)" />

制笔老艺人传承有序

    今三陽筆莊倪頌霖君治業,既好繼承又好創新。近年來更開發有許多特殊品種,有蓬頭筆、齊頭筆等,鹿毛、馬鬃、胎毛等皆擇善選用。深得中外画家书家赞许。

 

    倪君其人天性纯厚,飲水不忘掘井人,上世紀1995年制筆界議複重建蒙公祠於湖州善璉鎮,倪君舉人力物力多贊襄之,奔走操持,頂禮憑弔先賢,至誠至敬。

    上世紀1996年倪君又撰成蘇州湖筆簡史一篇,上世紀1996年倪君又撰成蘇州湖筆簡史一篇,刻石勒碑,以志永久。

http://s7/mw690/001IoAYbgy6KrrXE1dI26&690姑蘇發一枝(选辑之二)" TITLE="湖上生花笔 姑蘇發一枝(选辑之二)" />

   

    上世紀1998年,倪君還將湖州善璉遷吳制筆良工藝人之姓名一一勒碑紀功,使流傳後世。

 

    余生也晚,出趙氏之門,太祖二十八世後裔。慕先世風雅,奉傳統精神,雖歷經時代大變,猶好詩文書畫,孜孜以求,堅守不怠。然愚鈍駑疲,了無大作,亦不精緻。

    雖然如此,興至舉筆,思湧舔墨,每每緬想先賢大德、良工佳意,心懷感激,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視案上所擱,筒中所列,唯三陽筆莊制“正陽牌”也。

 

附錄一:趙寛仁所作山水一幅(略)

 

附录二:笔庄名师工作写真:

http://s15/mw690/001IoAYbgy6Krs2gE9Mde&690姑蘇發一枝(选辑之二)" TITLE="湖上生花笔 姑蘇發一枝(选辑之二)" />

李惠琴

  

http://s11/mw690/001IoAYbgy6KrscpbxE8a&690姑蘇發一枝(选辑之二)" TITLE="湖上生花笔 姑蘇發一枝(选辑之二)" />
陆文英

 

http://s14/mw690/001IoAYbgy6KyKYLBfL6d&690姑蘇發一枝(选辑之二)" TITLE="湖上生花笔 姑蘇發一枝(选辑之二)" />

成書封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