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二登天平
我向有天平情结,十七、八岁风华正茂的年纪便已在天平山景区小住过多次。故在年年重阳的日子里总是抽空去天平山登顶。
前些年为避让游人噪杂、又总是去后山拾级而上,那是一条新筑的登山路,没有什么风景,只在林间穿行。
今年我想还是按传统在前山起步,想此道好久没有登攀过了,这么多年来,不知怎样了。----仍循旧路,有一层怀旧的意思。
许多年前从前山过一线天,上至中白云,再上便无路可循。元末明初的大文人高季迪(高启)先生于至正二十二年重阳日登天平、在中白云之上竟至迷失在茅蔓乱石间,惊恐万状,俯身于一巨石上,呼唤来樵者、方导引其脱险。
那是数百年前的天平山,当又是另一番景象,今人难以想象。
今中白云之上,已经改造一新,凡险峻又无路可开之处都设铁栏可扶,巨石上亦雕琢出楞坎,便利多多。
边登攀边想象当年的青邱子(高启号),处危岩不敢动弹,慌乱而疾呼于日暮时,好一个孱弱的书生。
沿前山蹬道风景不错,多有巨石巉岩、野树蔓枝,间见古人题刻,下可眺山下旷原、是嚣嚣攘攘的世间,上可见山岩突兀,背景是蓝天白云,亦稍有脱凡超俗之感。
归来已晚,转折到家,欲开门,一摸腰间,空空如也,一串钥匙不见了。一下子从神仙又转为凡夫俗子,不免郁郁沉思。
思想定是登至天平山顶时解带脱裤时掉落,原来我前些日子腰病复发,愈后及早便将棉针织裤穿在内。到顶时大汗淋漓,赶紧脱去。竟未觉有东西遗失。
一宿无语,越明日,起个大早,六时余出门,二次再上天平山也。
在绵延不断的登山者间,异锋突出,连连超越,攀至山顶、连路上时间共只用一个小时。
我有非常之印像,昨日憩于何崖,坐于何石,伸展于何空间,一摸一个准,那串钥匙居然幽幽地在闲草下看着我。哈哈,一夜未见,久违了!一时身心轻松,又似神仙般。
下山时,一群施工人员正在范坟印石溪旁掘锯一棵数百年的香樟树树根,不知是自然死亡还是妨碍了他们什么,巨大的树根散发出阵阵香味,我向他们讨得两小枝老根。只恨大的没有办法搬运。
今二登天平有诗为证:
高启登山曾惊魂,我于重阳竟二登。
相去六百五十年,一样可笑记此文。
http://s5/middle/5db52903n92c209447214&690
一线天。石缝隙中上下仅容一人。
http://s8/middle/5db52903n92a4a1092f77&690
中白云----天平山半山处。
http://s6/middle/5db52903n92a4a5bbbe45&690
飞来石
http://s5/middle/5db52903n92a510fd7c34&690
眺望山下,开采百年、著名的金山石矿,已只剩下一撮山根,那一湾水也是山之根,是向下凿采积水而成。
http://s6/middle/5db52903n92a51fe02d45&690
卧龙石
http://s4/middle/5db52903n92a4e8d369e3&690
巨石拱卫的山顶。
好友【吉格罗多】诗评曰:
单身石缝一线行,重阳天平二度临。
只为寻觅启开钥,上得白云登龙门。
好友【慧子】诗评曰:
当年孱弱青邱子,身处危岩呼声疾。
今日先生赛神仙,二登天平观景致。
好友【苏州谭金土】诗评曰:
二登天平身骨健,失匙重现喜不禁。
待得枫红再攀登,笔墨伺候描丹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