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壁赋》复习教案

(2010-11-24 16:20:14)
标签:

必修一

高中语文

浙江

教育

分类: 决战龙门

复习目标:

1.复习课文相关知识。

2.进行文言语言知识归纳和检测。

 

关注文本

一、引导学生复习课文

1.师生共读课文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二、检查学生复习情况

解决学案

一、         古文化常识:

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皆精,写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三篇关于赤壁的诗文。

2、              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二、         通假字:

1、  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2、  山川相缪: 缪通缭,萦绕

三、         古今异义:

1、              望:古——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今——希望、渴望

2、              如:古——往,去                        今——如同、像

3、              是:古——代词,这                      今——判断词

4、              美人:古——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作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容貌漂亮的女子

5   斗牛:古——星宿名                      今——一种体育活动或游戏

四、         一词多义:

1、而:①表转折                               例:虽一毫莫取

       ②表承接                               例: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

③表修饰                               例:客喜

2、下:①名词,下面                           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

       ②动词,攻占                           例:下江陵

3、方:①名词,地方                           例:望美人兮天一方

       ②副词,正当                           例:方其破荆州

4、然:①仿声词词尾,……的样子               例:其声呜呜然

       ②代词,这样                           例:何为其然也

5、乎:①介词,相当“于”                     例:郁乎苍苍

       ②语气助词                             例:困于周郎者乎 

6、之:①助词“的”                           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②代词,大自然                         例: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③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不知东方之既白

7、如:①介词,像                             例: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②动词,往                             例:纵一苇之所如

8、望:①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例:七月既望

       ② 动词,眺望,远望                    例:望美人兮天一方

五、         词类活用:

1、              羽化而登仙:羽——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一样

2、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歌

3、              桂棹兮兰桨:桂、兰——名作状,用桂树,用木兰

4、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5、              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6、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7、              下江陵:下——名作动,占领、攻下

8、              顺流而东也:东——名作动,向东进发

9、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10、          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11、          哀吾生之须臾:哀——为动用法,为……悲哀

12、          肴核既尽:尽——形作动,吃尽

13、          不知东方之既白:白——形作动,显出白色

六、         特殊句式:

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        于赤壁之下游

2、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3、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凌茫然之万顷

4、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谓语前置)        予怀兮渺渺

5、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为何其然也

6、              曹孟德之诗乎                 (判断句)

7、              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判断句、被动句)

8、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判断句)

9、              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而今在安哉?

10、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状语后置)      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 

11、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状语后置)        于天地寄蜉蝣

12、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状语后置)        于悲风托遗响

13、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而又羡何乎

14、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15、          相与枕藉乎舟中                   (状语后置)        乎舟中相枕藉

七、         重点翻译句:

1、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洞箫乐声)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2、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打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3、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江水日夜东流,但大江仍在;月亮阴晴圆缺,但最后没有增减。

4、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从变化的方面看,天地万物每一瞬间都在变化;从不变的方面看,万物和我都是长存的。 

十、课外拓展阅读:

1D
2
A
3
、(1)但从哪里能得到酒呢?
  
2)回来和妻子商量这件事。
  
3)怎么渡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
  
4)江上的景象却不能再辨认了。
  
5)任凭它停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4
、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
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前赋安谧幽静,在消极中又有开阔旷达的胸怀;后赋惊险恐怖、迷离恍惚,表现出作者消极出世的人生态度。

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

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括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戴复古《满江红 赤壁怀古》赏析:

戴复古(11671252?),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 戴复古长于词。多豪放之作。〔满江红〕《赤壁怀古》有意模仿苏轼〔念奴娇〕。.

【简析】

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左右,戴复古曾在鄂州吞云楼谱写一阕《水调歌头》的词作,《满江红·赤壁怀古》词,约写于《水调歌头》的前后,此时词人正在鄂州、黄州一带漫游,黄州城外有赤壁矶(又叫赤鼻矶),虽有人考证这里并非赤壁之战的战场,但时人可能有些传说,前此又有苏轼的“大江东去”一词,词人过此,也难免生发怀旧的感情,继苏轼之后,再写一篇赤壁怀古词。

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平淡之中见奇伟。清人纪昀十分欣赏这首词,觉得它的豪壮之气并不逊于苏东坡。

上片开头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复古词显得起势平淡,远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戴词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倒也显得自然轻快。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复古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慨,别是一种写法。对赤壁大战场面的描绘,苏轼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复古词则用浓墨重采,极力渲染气氛,艺术地再现这一惊心动魂的大战。“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貔虎”本指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鱼龙”指潜蛰江中的水族动物,杜甫《秋兴》诗有“鱼龙寂寞秋江冷”之句,在千艘列炬的大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再也不会感到孤独,它们因为受到战火的威胁而感到怒不可当了。“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词写到这里,陡然转折,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复古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全含在这一问句中。

下片“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数句,写赤壁矶附近的山川形胜,迫怀赤壁之战的遗迹。词人认为建安十三年发生在这里的一次战斗,是两军决定存亡的一次战斗。如今看到这些遗迹,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真胜过读历史书籍。下面又将话题一转,抒写词人忧国伤时的感慨:“几度春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东风吹,光景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潮而逝去,这是历史的规律。千古风流人物,也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流逝了,现在又有谁能收拾祖国残破的山河啊!下片的结穴处,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这与杜甫的《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以及姜夔《扬州慢》结穴处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同一种手法,都是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作者的时代感伤。

当然,苏轼是宋代一代词坛巨匠,后人再写《赤壁怀古》,要想获得读者的赞许,的确有些困难,戴复古写这阕词,也难免有望洋生叹的感觉。

很难说此词能与苏东坡争胜。平实的开笔,总觉少了"大江东去"的雄奇,缅怀的周郎,也失却几分"雄姿英发"的潇洒,然而"万骑临江貔虎噪的渲染,毕竟腾升了决战赤壁 的壮气,"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后的冷然反诘,亦有狂谰逆折般的警醒之力。过片语重而气促,似闻风振潮涌之声涤荡其间。结句的发问虽从杜甫诗中发生,依然有世迁景存的无限感慨推涌。大抵东坡所缅怀的,是辉耀江天的英雄功烈,故多从人物风神着墨。此词所感慨的,则是昔盛今衰的兴亡时势,故时以论议入调。神采之略逊,正有哀感之深沉相补,以足以论本词之得失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情绪
后一篇:感谢有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