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你看你看,彼岸的烟火

据新闻报道:11月29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朱晓东故意杀人案。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1129/BB1A16C142319855FC033C017D8B8FC3679ED86C_size16_w500_h319.jpeg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起诉书指控,2016年10月18日,被告人朱晓东在本市虹口区家中与被害人杨某发生争吵,争吵中朱晓东用双手扼住杨某的颈部致其机械性窒息而死亡。嗣后,朱晓东将被害人的尸体冷藏。2017年2月1日,朱晓东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事件发生后,大家都在热议,如此恶劣的凶杀案,真是让人匪夷所思,想也不想不出,究竟是怎么回事,有这么大的仇恨吗,有这么大的愤怒吗,一定要置妻子于死地。
大众的质疑,很正常,毕竟人命关天。可是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常年与各种心理病患一起战斗,知道事出必有因。这世上压根就没有什么偶然,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
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对待事件视角就应该从专业的角度来解读,事件的发生已然是悲剧,作为凡人,我们还依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要问为什么,还要问以后如何杜绝。
心理咨询师培训的时候,听过贺岭峰老师的课,他提出一个观点,值得深思。老师说,在美国,发生这种恶性的事件,作为民众,大家肯定希望给予受害者一个公平的处置。但是民众与政府更加关心的是为什么,所以他们就会请很多心理专家对当事人进行采访与研究,看看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做出如此恶劣的行径。老师当时也比较含蓄的指出国内的做法,一旦发生恶劣事件,为了平民怨民愤,重特大案件都是从重从快处理。
敝人从事心理工作已然有十余年,每每在思考心理工作者的意义,心理工作者在当下社会中的地位与待遇,总是莫名惆怅。而最近发生的一系列的事件,像一盏灯一样,给了我启发。心理工作者的意义,不就是于当下的社会,给心灵以启迪,给生命以指引吗。
所以,看到虹口杀妻案件后,内心翻腾久久不能平息。这是鲜活的案件,当事人不幸,家人痛苦,世人当从事件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一,婚姻的背后,是两个原生家庭的支撑。
两个人结婚,是当事人的自愿,婚姻法规定只要符合法定年龄,当事人同意,即可办理结婚登记,所以很多的年轻人,激动兴奋之下就领了证,以为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殊不知,所谓的幸福生活,都是骗人的。所谓王子与公主的幸福,自从结婚了就没有了下文,为什么呢,因为生活谈不上幸福与不幸福,只是生活。
两个人的选择,促成了一个家庭,一个婚姻。但这仅仅是开始。后面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考验。
曾仕强在解读《易经》时讲过,幸福的婚姻,是要讲求门当户对的,而小杨的这门亲事,一开始父母是坚决不同意的,本质上的问题是门不当户不对。
小杨的父母,婚姻幸福,家庭和睦,对女儿疼爱有加,父亲是一名警察,国家的公务员,在家庭的结构上,稳固有力,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小杨自由的成长,顺利发展,各种优异的成绩与表现,一路走来,成为上海师范大学的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
小朱的父母,早年离异,各自成家。而据网上的信息,小朱的母亲,忙于照顾亲戚家的孩子,对自己的儿子疏于管教。在家庭结构上,是残缺的,畸形的家庭,导致小朱从小是没有一个稳定又安全的依赖,性格上的缺陷,内向,敏感。后来勉强读了技校,毕业后工作不稳定,在商场里做一名普通的销售员,更谈不上成就感。
婚姻看起来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但婚姻的质量,延续,经营其实是背后两个原生家庭的支撑。不幸福的婚姻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巨大的差异造成的。
从本质上来讲,小杨的父母是看不上小朱的家庭,自己本身比较优秀,也是希望女儿嫁的更好一些。但是女儿执意要嫁,父母为了女儿,也只能答应,在女儿的婚姻上,父母只是接受现实,但不会接受对方的家庭,更看不上,因为彼此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而小朱的原生家庭,父母是离异的,各自有各自的生活。父母对于小朱的疏于管教,自然心有内疚,但对于孩子来讲,父母有事实上的遗弃。那么作为小朱来讲,内心的感受是孤单无助,必须面对的是情感的缺失,被家人的遗弃。小朱父母从小给予孩子的,是不安,孤单,痛苦,被抛弃。
不同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表面看是差不多的,但内在的心理健康是不一样的,这与家庭结构有关,家庭整体的氛围有关。
二、保持婚姻持久活力,是夫妻的心灵匹配度。
爱是肤浅的。
因为相爱的双方,起初被吸引只是因为对方的外貌,长相,身体,衣着等。小杨与小朱的相遇,一个美女如花似玉,一个帅哥冷酷有型。你看我有意,我看你有情。
于是,在肤浅的吸引力之下,两个陌生人走到了一起,从陌生到相识,相恋,相爱,结婚。
爱是虚假的。
因为爱,所以向往。所谓的爱情,如同发了情的雌雄动物,相互的追逐,彼此的示意,在旁观者看来,是绚丽的华尔兹,有时候会是探戈,大部分情况是暴力的搏斗。
因为爱,所以要追求。于是人性中最虚假的一面展现了出来,所谓的恋爱,无非就是两个人用尽力气演戏,把自己伪装的最好,最亮丽,最可爱,最完美。至于是不是真的,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爱你。
爱是痛苦的。
因为爱了,所以就要一起承担,一起面对。但是,彼此的不同,性格的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异,超出彼此的承受力,于是当事的双方都在痛苦中承受煎熬。
爱也是深沉的。
虽然种种不悦,不开心,但在当事双方,展现在外人面前的,是恩爱的。出门在外,都是手拉手。在外人看起来,小两口幸福着呢。所谓的幸福,只是当事人努力营造的一个表相,这份努力源于彼此爱的深沉。
爱的本质,其实是心灵的匹配度。
相爱的两人,持续生活在一起,持续面对彼此,能够彼此吸引彼此依靠,源于心灵的相似与匹配度。只有相近的心灵才有可能真正的开心快乐。
不幸的婚姻,大都源于彼此心灵的匹配度较低,导致巨大的心灵落差。
婚姻,由爱而发,但仅仅靠爱去维持,显然是不够的。
三、小杨,优雅纯净的芭蕾舞者。
翻看小杨成长的经历,你会发现家境富裕,生活无忧的父母,给予了孩子能有的一切。小杨的成长,一路走来,一马平川。
从小就是父母的宝贝与掌上明珠,一直很优秀,一直很可爱。各种奖状,各种肯定,如同鲜花铺就的道路,一路护送到大学,护送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工作中的表现,认真负责,深受各方的好评。
小杨优雅的舞步,轻盈的姿态,热情洋溢的心,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家庭生活中。
几近完美的成长,加上漂亮的身材,良好的工作。情感上也谈过一次恋爱,因为对方不愿意戒烟,而草草结束。
小杨轻盈舞步,漫步于这个纷杂的世界,直到遇到了小朱。
四、小朱,被遗忘在角落的孩子。
小朱,从来就没有长大过,他一直是一个孩子。从父母离异的那一刻开始,他注定就是一个被遗忘的孩子。
一表人才的小朱,相貌俊俏,天生多愁善感,渴望温暖的小孩子。帅酷的外表下,却是一个敏感,脆弱,胆小的小孩子。
家庭的不幸,没有激发出孩子的正面强大的前进动力,相反对小朱的成长造成更多的负面影响。于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在学校,在社会,在工作上,如同一片落叶,漂浮在大海,四处寻求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
对于习惯了漂泊的人来讲,找到一个人可以依靠,他死也不会松手,就如同已经溺水的人,用尽全力也要抓住那根稻草。
五、猫咪与蛇的相守。
被遗忘在角落的孩子,从小就明白社会的残酷,人性的冷酷。于是他幻想自己能够是一个冷血的动物,他希望自己能够像一条蛇一样,冷冷的,没有情感,就不会受伤,有毒牙,就不用害怕。
于是,小朱在家里饲养着很多的冷血动物,比如蛇,比如蜥蜴,蜘蛛等。
从小生活在富足安定的环境里,过着一帆风顺的生活,内心一定是充满了爱与温暖的,从小又懂事,体贴父母,尽量不让父母操心。如此积极努力的小姑娘,房间里的色调自然是温暖的,友爱的,暖色系的。
在同学的聚会上,有一位同学怀孕了,不能饲养一只猫,于是小杨接回家里,好生抚养。有一位同学收养了一条狗,结果给养死了,被小杨给大骂一顿。
于是,小杨的房间里温暖,友爱,还有一只可爱的猫咪。
猫咪与蛇在一起生活,你不懂我的世界,我也不懂你的世界。
还好,我们相爱,我们尽量靠近,我们尽量努力的去尝试,最终还是失败了,猫并没有用爱与温暖,唤起一颗冷血的心。
猫最终用生命的代价,来证明,有些人是不可以去相信,也不必去爱的。
六、猫咪,化身扑火飞蛾,爱的义无反顾。
分析到这里,猫与蛇的较量,最终以蛇的冷酷战胜猫的温情为结局,想想也就差不多了,但是,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不,相反,还有问题。
猫,为什么一定要跟蛇在一起?
这是超出一般的常理的。猫为什么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一直陪伴着蛇,哪怕明明知道不会有好的结局。猫,为什么没有攻击,没有反击,反而像保护孩子一样呵护着蛇,难道真的自信有足够的力量,来保护蛇。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在乖乖女身上,有那份听话懂事的心。
有点心理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孩子越乖,内心就越会压抑着更多的痛苦,孩子的乖,其实是以牺牲自己的快乐为代价的。从小就懂事的孩子,从小就很乖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内心充满痛苦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没有童趣,失去童年的孩子。
小杨的成长,看起来是一帆风顺,小杨的表现看起来是很优秀,但是,这样的成就,是以什么作为代价的。在所有人的眼中,是一个好孩子,是一个好学生,是一个好老师,她真的很好,她真的很努力,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她是不是真的快乐。
小杨性格比较内向,是一个宅女,除了学习,工作,很少出门,没有什么爱好,仅有的就是参加同学聚会,自己也是一个人静静的在角落里,话不多,只是默默的看着。
这说明,小杨其实过得并不快乐,她的内心相对是敏感的脆弱的,与小朱其实是一样一样的。
好吧,我知道你不信。
大家都经历过青春期,都叛逆过,都疯狂过,我们都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过我们的力量,我们的青春。所谓的青春叛逆,其实是把过去多年受的气,借助青春期意识的觉醒,以一种极具破坏的力量,表达出来,释放出来。而不同的人,叛逆期到来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持续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讲,青少年都会在十一岁到十八岁之间的一段时间里,以一种突然的改变,宣示自己的青春期到来。这个时候,孩子对家人,特别是父母,有着非常大的意见,不明原因的躁动与冲突。但大部分的情况下,这种叛逆都会以一种平静的方式结束,孩子慢慢平静下来,家长也平静下来,仿佛经历过一场战争,打累了,要好好休息一下。
作为心理工作者,我们面对很多的这个时期的学生,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叛逆期越早,越容易解决。越晚就难于解决。有一些人会晚一点,进入大学后,开始叛逆,开始折腾。还有的人是进入婚姻后,才开始折腾。
据同学反映,小杨喜欢日本视觉系艺人石原贵雅——一个打着眉钉唇环、全身文满刺青的摇滚歌手,很酷。她用“382”为自己的微博昵称结尾,在日语发音中,那是石原贵雅名字的谐音。
看一下照片,大家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表达什么。从心理的投射来讲,小杨喜欢这人的什么品质,无非就是放浪形骸,敢做敢为,义无反顾,无所顾忌。这些恰恰是现实生活中,小杨一直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
小杨,是在恋爱时,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叛逆,她冲破父母的反对与阻碍,把自己的幸福交给了一个男人。分析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小杨嫁给了小朱,其实,也与父母的坚决反对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父母能够听一下孩子的说法,多交流一下,有可能小杨会考虑一下。但父母显然没有,做了很多年的乖乖女,终于要证明一下自己了,终于要做一件自己的事情,小杨把全部的力气用在了对父母的反抗上,并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如果不是这样的叛逆,如果不是这样的义无反顾,一般的人,随着恋爱的进行,对小朱的种种不良行为,看清了,也认识了,完全可以做到迷途知返,悬崖勒马,我可以上当一次,我可以糊涂一时,但不可能一直糊涂。小杨自然不笨,可为什么没有放弃呢?
小杨爸爸反映过,小杨与小朱有过一起去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的事,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离成。父母再问,就没有了下文。经历过一次风波的双方,肯定有彼此的看法与念头,我想非常大的可能,一方还心存美好的念头,希望再努力一下。而另一方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灰暗,心生怨恨,心中种下了祸根。这里面,有一个人在期待,而另一个人在愤怒。
七,彼岸烟火
当时,看了新闻,深思一下,脑海之中,跳出几个字,彼岸,烟火。
彼岸,源于佛家,佛祖为了点化众生,给众生一个目标,一个具体化的意象,就说在彼岸,是理想世界,是解脱世界,只要到达彼岸,就得以解脱。至于彼岸到底有什么,我想大师也罢,佛祖也罢,都在沉默不言中,让你去思不可言说之妙。
彼岸烟火,其实就是彼岸的生活。我们总是会给自己一些希望,哪怕是画一个大饼,我们都觉得有总比没有好。于是,人类的伟大,就在于精神,精神胜利法。我们会发挥我们无尽的想象,告诉自己,彼岸的烟火一定比此岸更好,更美妙。于是穷其一生,奋力争取,以图达到彼岸,实现拥抱烟火的目标。
可是,彼岸真是理想之地吗,烟火又有彼此之分吗?还是我们不知足,不安于当下。
少年时期,喜看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沉浸于其中,梦想自己像一个大侠,侠义走天下,豪情万丈,指点江山。当时只是觉得好玩,只是感觉爽,看的只是热闹,体验的只是一种情怀。年过四十,再忆金庸先生的小说,才发现,里面蕴含深厚的人性情义。
比如,郭靖,真是笨的很,却能得到黄蓉的爱,一个笨,一个聪明,一个正,一个邪。
比如《天龙八部》里的张无忌,张翠山,身为名门正派,都爱上魔教的女儿。一个是侠,一个是魔。
比如《笑傲江湖》,令狐冲爱上的却也是魔教大魔头任我行的女儿任盈盈。一个是侠,一个是魔。
我有时一直在想,金庸先生为什么这样安排,难道仅仅是为了情节,为了吸引人,为了制造噱头。当然不是,我想这是人性的真实写照。只有在比较中,才会凸显人性的真实。同样也只有在比较中,才会激发出当事人最大的兴趣与关注度。
小杨与小朱的相识,就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撞击在一起,形成了反差巨大,对比明显的感受,如同暗夜的烟火,温暖而又绚烂。
我想,小杨看到了一场与过往不一样的烟火,小杨感受到了震惊,她想抓住,她想去拥抱,她想去拯救,她想无非就是生命的舞蹈。
彼岸烟火,引人思恋。生活中,还有多少人,像飞蛾一样,义无反顾的飞奔而去。
愿小杨在另一个世界,轻盈舞步,没有忧伤。
后一篇:你要的幸福,是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