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了心理咨询师二级的培训课程,上午上了职场礼仪,让我明白了与人交流打招呼发名片走路以及如何看人,都有一定的礼仪要求,做到对别人的尊重,对自己的自信,收获较大。下午,赵老师给我们上了团体咨询,通过一些团体的活动,大家从彼此的陌生到后来的开心的组织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任务,相互配合,一起努力完成任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任务。
赵老师的团体咨询技术是很有功底的,从一个团体的组建,团员的选择,热身活动的运用,打破初期的冷场,到后来的团体咨询的进程中,团体的各个不同时期,比如初期的人员挑选与组织,中期的蜜月活动与风暴,最后的分离的处理。很专业,团体心理学多年前就考过了,就该是09年华师大本科考过的,一直没有时间做过一个系统的正式的实践与操练,这次赵老师的现场示范,并从每个过程中的给予了相当清晰的指导,注意事项,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定位与要求,明确的解说与要求,真是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在些感谢赵老师,同时感谢朱林珍老师的教学安排,很有收获。
同时,在团体咨询的过程中,个别的学员提出一些问题,我更是思考很多。学员指出,在团体的过程中,咨询师是不是要保持价值观的绝对中立,以及是不是需要引导,是不是需要帮助团员做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与方法上的指导。这些问题也很专业,也很深入。作为一名团体的咨询师,带团者,方向的把握以及个人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在过程中,对团体的绝对信任,信任团体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团体的问题,这些都是与团体咨询的要求一致的。
本人目前的工作是一名心理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个案的咨询,一直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做好心理老师的工作,面对着问题青少年,他们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有着不同的认知偏差,如何帮助他们如何改变他们,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做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在接到一些陌生的个案时,当然都是一些成人的咨询,他们有着很严重的问题,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事业,都是有了困惑,才会来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面对二种不同的人,在年龄的层次上,前者青少年是年轻人,人生观与价值观没有成型,对于他们的帮助,就要多多的引导与鼓励,从教育者的角度来做一些工作,就不能按照咨询师的要求,保持绝对的中立,冷静的旁观者。后者有一些成人,有着自己相对稳定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他们对世界,对人与事有着相对稳定的看法,这样的个案的咨询,相比较于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在咨询师的咨询原则的中立上,相对要求要高一些,严一些,就是不能以个人的价值观,强行干预来访者的事情,同事在移情上,与其的同感上,也要有一个相对的保持与克制。
说白了,心理老师与心理咨询师是二种不同的咨询领域。如何定位,如何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何保持咨询师的自我的界限,一直以来,是我在工作中的最大的困惑与问题,赵老师的团体咨询中,一直在强调咨询师的中立问题,而在之前我所接的个案咨询中,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张健老师也多次提醒我的中立问题,没有保持一个咨询师应有的价值观的中立,导致自己的情感过度卷入,有一种受伤,有一种无助,同事也会直接感受到来自来访者的阻抗。这样必然会导致咨询的停滞,陷入到一种矛盾中。
而在青少年的辅导中,我个人认为,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与咨询师的工作内容相差较大,青少年的心智特点,不成熟不稳定,在这个方面上,不能光以一种中立的态度通过青少年自己的一些领悟达到帮助青少年的目的,而应该在些基础上,多引导,在关键的原则性问题上,多多给予一个明确的方向性指导。
本人在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在个案的心理咨询过程中,有一个情感过度卷入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触及到本人的一些成长中的伤痛时,会不时的有一些情绪的起伏,有时也会有一些情感的失控,这就是咨询师在助人的过程中,自我觉察力的不足,导致界限不清,导致定力不足,自己被来访者的情绪带动,陷入了一种情绪之中,从面慢慢迷失了自己的助人的目的,失去了咨询师应该遵循的中立的原则。
所以,在成人的心理咨询中也好,在青少年的心理辅导也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时刻把握住自己做为一个助人的者的身份,通过来访者自己的一些认识去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一个最佳的途径。而本人在一些咨询中,总是以为来访者在某些问题上,没有看清楚,没有弄明白,所以,有一种急切的心情,没有把握火候,直接给予点明,这样对于一些承受力差一些的个案,会有一种被强行干预的痕迹,会让来访者在下意识中,有一种与咨询师的阻抗。所以,如何把握咨询的进程,如何帮助来访者,是需要很高的能力,更需要咨询师不断的自我提升,提高自觉自省的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对来访者的理解能力,而且一定要时刻保持一种清醒的自我克制,界限的清楚把握。
做一名心理咨询师有着漫长的路要走,做为一名助人者,在助人的过程中,如何防止自己受到伤害,如何提高自己人的能力,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修炼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用心用情,更要用智慧用理智去谨慎把握与修炼。让我们努力吧,从心出发,让爱传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