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秋向西额济纳旗---黑城遗址

(2014-11-26 15:17:50)
标签:

西夏

黑水城

丝绸之路

旅游

分类: 旅游

    黑城遗址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25公里处,是古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该城建于公元九世纪的西夏政权时期。公元1372年明朝大将冯胜攻破黑城后遭废弃。至今城内还埋藏着丰富的西夏和元代等朝代的珍贵文书。

    黑城,又名黑水城,是现今已知唯一一座用党项族语音命名的城市。蒙古语为哈日浩特,是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城遗址。一般来说丝绸之路上现存的古城大多是土墩子,黑城也不例外,只是它保存得更加完好,能清晰地看到城池的轮廓。当年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亦集乃路是一座繁荣的城市,岁月沧桑,眼前的黑城在漫漫黄沙包围中,只留下一个苍凉的背影。

http://s14/mw690/001InV3Ozy6NRl135I9dd&690

    黑城的独特标志是屹立在城墙西北角上沙丘之畔的两座12米高的覆钵式佛塔,在黄沙的半掩下孤单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记录着黑城的兴衰。

http://s1/mw690/001InV3Ozy6NRlSTAru00&690
http://s16/mw690/001InV3Ozy6NRlVkRVZef&690
http://s4/mw690/001InV3Ozy6NRlWj0hd53&690
http://s2/mw690/001InV3Ozy6NRlYw7Fn01&690

    黑城至今流传着很多传说,最传奇的莫过于黑将军浴血守城的故事了。北元王朝当年守卫黑城的是智勇双全的蒙古族哈喇巴特尔将军,人称黑将军。明朝大将冯胜率军挟推翻元王朝的余威,势如破竹一鼓作气打通河西走廊进入居延绿洲,然而却在黑城之下碰了一个硬钉子。只见黑城四门封闭戒备森严,攻城两年全无效果,损兵折将士气顿减,后有谋士献策采取绝水之法截断上流的水源,将黑河改道他去。数月之后城中断水,挖井至80丈不见黄泉,无水的煎熬迅速击垮了守军的意志,城内军民渴死无数,最后黑将军将财宝埋入干涸的深井,将一双儿女推下去陪葬,带着自己残存的弟兄,从西城墙挖洞开穴冲出城去,后在明军的追击下全军覆灭,黑将军也自刎身亡。
http://s1/mw690/001InV3Ozy6NRlZXMyc20&690    走在黑城里,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时光逆流感,夕阳照在残垣断壁上,看着千年前的古建筑变成金黄色,在湛蓝的天幕下,有一种无言的悲壮和苍凉。
http://s7/mw690/001InV3Ozy6NRm0YzDE46&690    黑城为长方形,周长约1公里。东西两墙中部开设城门,并筑有瓮城,现在城墙仍高耸地表,高达10米。
http://s2/mw690/001InV3Ozy6NRm1OVbj21&690
http://s2/mw690/001InV3Ozy6NRm2Rja131&690    自明朝初年黑城废弃后,已在沉寂的戈壁沙漠中沉睡了600年,黑城废墟中保留下了300多年间丰富的文化遗存。
    1907年,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第六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当他穿越蒙古南部戈壁的时候,按照14世纪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记载,开始寻找那座埋藏着宝藏的黑城。他事先找到了黑城当地的一个叫达希的向导,并施以小恩小惠,在这个向导的带领下,科兹洛夫和他的4名考察队员顺利地进入黑城大肆发掘。
http://s8/mw690/001InV3Ozy6NRm3dIvJ27&690
http://s15/mw690/001InV3Ozy6NRmtG3AW7e&690
http://s10/mw690/001InV3Ozy6NRm9ghBv69&690    1929年,苏联地理学家科兹洛夫第三次来到黑城,寻找黑将军埋藏在城内的珍宝。他雇用当地牧民挖掘了两个月,挖到一定深度,便解雇了牧民,由他的队员挖掘。两名队员跳入坑里后,鼻子流血,昏迷不醒,其中一名死亡。挖掘被迫停止,洞穴被重新填埋。迷信的说法是,有宝便有蛇,蛇是珠宝的看护神。科兹洛夫便散布说:“洞内有两条大蛇守护,凡人不得入内。”现在,掘宝遗址仍清晰可辨。
http://s16/mw690/001InV3Ozy6NRma2eiH4f&690    黑城闻名于世就是因为探宝而发现意外的文物引起的。近代,外国人来黑城探宝的,除科兹洛夫外,还有英国的斯坦因率领的“探险队”。他们为寻黑将军的宝藏,到处乱挖,始终没有找到那口枯井,却挖出了大量的西夏和元代文书以及其它文物。科兹洛夫在一座藏式佛塔里发现了刻本、抄本书籍2000种以上,并发现300张佛画和大量木制的、青铜镀金的小佛像。另外,他还在一座公主墓中发现了画在丝绸、麻布和纸上的佛教绘画25幅,至今保存在列宁格勒博物馆。

    随着黑城西夏文献的重大发现,外国学者才开始知道在我国历史上还有党项和西夏两个国家,于是开展了以西夏文字与语言的研究活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外对西夏文字的研究和西夏文文献的整理进入高潮。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西夏研究从语言文字扩展到西夏的历史、文化、考古、政治、经济、军事、宗教、风俗等更加广泛的领域,并产生了一门新兴的国际性学科——西夏学。西夏文字是打开西夏文化宝库的钥匙,但遗憾的是,那把打开西夏文明的“金钥匙”却被科兹洛夫带到了俄国。
http://s1/mw690/001InV3Ozy6NRmbhsEo60&690

    漫步城中,部分城池虽已为黄沙掩埋,而城内建筑群落布局依旧井然。遥想当年,这座精致的城池,建筑规模完备,一定有着别样的繁华。而此时,城中早已看不到鳞次栉比的楼宇殿阁、整齐有序房屋建筑和宽阔笔直的街道,只剩下狼藉一片。

   
注:亦集乃路
亦集乃,古地名。即今天的内蒙古额济纳旗(额济纳变音)。
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
亦集乃路是元朝西北一下路,属甘肃等处行中书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