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到有的餐厅训练服务员,微笑要露出八颗牙齿,嘴里夹着根筷子训练,我说那哪是笑啊,简直比哭还难受,那些僵硬的笑容,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海底捞从来不做这类规定,激情+满足感=快乐,这两条都满足了,员工自然就会快乐,并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之中。”
口述 张勇 整理 张婷 编辑信箱 koni2010@163.com
凡来过海底捞的人,恐怕都很难不对这里细致入微的服务留下强烈的印象,有人夸张地称之为“变态伺候”:顾客入座后,立马会送上绑头发用的皮筋、围裙、手机套,就餐期间会有服务员不时递上热毛巾。更深的感触是服务员个个精神饱满,快乐感染了每位顾客。在“大众点评网”上,很多顾客对这种贴心服务感到“受宠若惊”,感慨“终于找到了做上帝的感觉”。
相较于1999 年才成立的“小肥羊”,如今在中国已经有700家店,“海底捞”比小肥羊早成立五年,目前在全国却只有50 间门店,展店速度稍慢。虽然店数不算多,但“海底捞”知名度却很高,甚至有北大教授要研究生潜伏进海底捞当基层员工,把打工心得做成研究报告。
“海底捞”董事长张勇的管理方式也在业界引起讨论,因为,即便是餐厅最基层的员工。除了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全包,员工父母的养老金、员工孩子的教育费也全部由公司包办,因而被官方评为“良心企业”。
他说,扩张需要合格员工,在此之前拿钱拼店数,可能是让海底捞品牌消失的最快死法。“我宁可店少一点,把员工照顾好一点,这样消费者才会多一点”。
服务好你的员工
海底捞的服务员很多都是经人介绍过来的:老乡、朋友、亲戚甚至是家人……这种招聘方式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
餐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来就餐的顾客是人,管理的员工是人,所以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我始终认为,只有当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时,才会真正快乐地工作,用心去做事,然后再通过他们去传递海底捞的价值理念。大家可以和亲戚朋友一起工作,自然就很开心,这种快乐的情绪对身边的人都是很具感染力的。
海底捞为员工租住的房子全部是正式住宅小区的两、三居室,且都会配备空调; 考虑到路程太远会影响员工休息,规定从小区步行到工作地点不能超过20 分钟; 还有专人负责保洁、为员工拆洗床单; 公寓还配备了上网电脑; 如果员工是夫妻,则考虑给单独房间……光是员工的住宿费用,一个门店一年就要花掉50 万元人民币。
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每个月会给大堂经理、店长以上干部、优秀员工的父母寄几百元钱,这些农村的老人大多没有养老保险,这笔钱就相当于给他们发保险了,他们因此也会一再叮嘱自己的孩子在海底捞好好干。此外,我们出资千万在四川简阳建了一所寄宿学校,让员工的孩子免费上学。我们还设立了专项基金,每年会拨100 万用于治疗员工和直系亲属的重大疾病。虽然这样的福利和员工激励制度让海底捞的利润率缩水很多,但我觉得这些钱花得值得。
加入海底捞的员工,流动率在头三个月以内会比较高,因为生意太好了,确实太累了,三个月到一年之间有所降低,等过了一年就比较稳定了,能做到店经理就非常稳定了。海底捞员工的薪酬水平在行业内属于中端偏上,但有很完善的晋升机制,层层提拔,这才是最吸引他们的。绝大多数管理人员包括店长、经理都是从内部提拔上来的。我们会告诉刚进来的员工,你只要好好干,我们一定会提拔你,这是我们的承诺。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理想,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自农村、学历也不高,但他们一样渴望得到一份有前途的工作,希望和城市居民一样舒适体面地生活,他们也愿意为追逐梦想而努力,用双手改变命运。我要让他们相信:通过海底捞这个平台,是能够帮助他们去实现这个梦想的。只要个人肯努力,学历、背景这些都不是问题,他们身边榜样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未来。
我们对每个店长的考核,只有两项指标:一是顾客的满意度,二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对于服务员,不可能承诺让所有的顾客都满意,只要做到让大多数顾客满意,那就足够了。我们会邀请一些神秘嘉宾去店里用餐,以此对服务员进行考核。
我看到有的餐厅训练服务员,微笑要露出八颗牙齿,嘴里夹着根筷子训练,我说那哪是笑啊,简直比哭还难受,那些僵硬的笑容,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海底捞从来不做这类规定,激情+满足感= 快乐,这两条都满足了,员工自然就会快乐,并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之中。
海底捞的章法
我倡导亲情式的管理,但并非放松要求的管理。从表面上看海底捞的管理不成章法,实际上很有章法。
我们总结出海底捞的基本点:海底捞的战略目标很清晰——保障顾客满意度,以达到品牌建设的目的; 核心思想——用双手改变命运; 人员安排——轮岗,而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样方便以后升迁; 组织结构——尽可能地下倾。
在财务上,我充分授权,没有资金需要我审批,财务总监就是最后一道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我的原则。海底捞每年要花十个亿出去,平均每天的资金吞吐量有多大? 我如果事必躬亲,会累死的。在海底捞公司,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拥有超过一般餐饮店员工所能得到的权力:200 万以下的开支,副总可以签字;100万以下的开支,大区经理可以审批; 而30 万元以下的开支,各个分店的店长就可以做主。就连普通的一线员工,也有一定权限:他们可以赠送水果盘或者零食; 如果客人提出不满,他们还可以直接打折,甚至免单。
管理层级上,也没有人直接向我汇报。公司设立了由7 个部门领导组成的总经理办公会,每个月开一次会,没有特殊情况我都会参加。我们还有一个规定:这7 个人当中如果有谁要离开,将得到800 万元的补贴,800 万正好是海底捞开设一家新火锅店的费用。总经理办公会的几个成员现在都年薪百万,他们出去单干,能力是绝对没问题的,如果他们自己去开一家火锅店,一年肯定不止赚一百万,但他们都不愿意走,觉得留在海底捞发展挺好。三年前
我弟弟从部队转业后找到我,说想自己开家餐厅,我让他来海底捞从服务员干起,三年后他凭借自己的能力晋升为总经理办公会成员,后来他找到我,说决定享受800 万的补贴,离开海底捞自己去创业,我支持他。
我认为人力资源部是最重要的部门,不能够独立,领导一定是有实权的人物,哪怕是挂名。我就兼着海底捞公司人力资源部的部长,几大部门领导是副部长,分公司老总也是各地人力资源部的部长。
经常有店长、经理和我说:咱们的发展是不是太慢了,我们明年要开多少家店,我说到底谁是老板啊? 皇帝不急太监急。海底捞的每个店都会按照实际需要的110% 配备员工,为扩张提供人员保障。为了保证服务质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每个店还必须保证有30% 左右的老员工压阵。每开设一家新店,必须有符合要求的店长、领班和员工,如果人员不到位的话,那我们就会停店,即便新店已经装修完工,也要等相关人员考核达标之后再正式开业。今年天津和上海分店就遇到这种情况,这是决策中的失误,但没有人会因此承担责任。
其实现在是海底捞很危险的一个阶段,扩张太快,还没有很好的办法通过流程、制度和绩效考核把我们的企业文化很好地贯彻下去。现阶段我不会追求太快速的发展,也不会为了盈利去做一些我认为不合理的事情。海底捞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建立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体系,以适应和保障企业的发展。(据《21世纪经济报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