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在冬日寒冷的纽约街头,衣冠楚楚的上班族迫于严格的禁烟令,也只能跑到大街上过把烟瘾。美国禁烟最彻底的加州已推出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包括公园、户外海滩等)的条例,纽约等城市也在跟进。而中国近5 年内全民吸烟率非但没有下降,二手烟的受害者在3 年内还增加了2 亿人。
在中国人的人情往来里,香烟是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向地位高的人敬烟是种荣耀,同事之间借个火是增进交情,朋友间递根烟则无话不谈。有人平时并不吸烟,但在工作休息间隙却爱与同事们点上一根,借机一起“说小话”,否则就会被排斥在外。
也许,中国禁烟需开发另一条辅助路径,那就是社会个体“自下而上”的改变,即从社会心理、文化习俗和大众传播上做文章,引导吸烟群体改变态度与行动。
吸烟的一般危害,人们早就耳熟能详。但吸烟对男女两性的生育能力、性健康以及新生儿健康的破坏作用,却极少作为广告主题呈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人家族观念重,一向重视传宗接代问题。生活中,就有不少“准爸爸”为了自己怀孕的妻子而戒烟。而处在觅偶期的年轻人,也相当重视自己在异性眼里的魅力。
吸烟得了肺癌令人同情,但影响生育健康则会让颇具羞愧意识的中国人感到无地自容。如果能够通过广告宣传,在人们头脑里建立吸烟与性健康之间的联结,利用社会压力、家庭压力来推动戒烟,不失为好办法,当然这还需要更多的科研数据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