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首富需要在个人信仰上迈出跨越性的一步,让他们不仅不能成为财富的奴隶,甚至也不能成为财富的主人,而是要成为财富的好管家。
文 余胜海 编辑信箱 koni2010@163.com
“我很高兴当上中国内地首富,我不怕上富豪榜,因为我的每一分钱都是阳光的。”这是新希望集团掌门人刘永好2001 年取代荣毅仁家族戴上首富桂冠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从此,刘永好兄弟成为最受人们尊敬的民营企业家。
但是到了2002 年中国富豪榜发布时,这一年的首富没有刘永好兄弟那么幸运,情形突然发生了变化。上榜的富豪们因一份《关于富豪偷税的调研报告》而带入“灰色地带”。
进入2003 年,人们的“仇富”心态全面爆发,1 月22 日,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掌门人李海仓在办公室被同乡枪杀;2 月12 日,浙江“皮革大王”周祖豹在家门口被乱刀捅死;8 月17 日,甘肃房地产开发商刘恩谦在兰州被枪杀……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的发生更加重了社会的仇富心态,一些本来决定当“鲇鱼”的企业家,开始做起“乌龟”来。
2003 年丁磊以75 亿元财富成为中国第一位由技术出身的“中国首富”。12 年过去了,如今39岁的丁磊与12 年前的“青春偶像”相比,他的言谈间已经显示出了一个成熟企业家的风范。
作为首富的丁磊是如何看待财富的呢?他说:“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富豪排行榜,说实话,自己究竟排第几位我都感到淡泊和麻木了”。丁磊坦言,由于排富豪是按照股票市值计算,他的个人资产很容易随着股市的跌宕而起伏,“这很正常。”事实上,丁磊的账面财富曾在一个月内缩水1/3。不过,丁磊理解的“财富”与常人不一样,“人的财富可以分为财富和才富两种,先有才富方有财富。我并不关心富豪榜上的人身价多少,而是有多少人具备长期创造财富的能力。”
网易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坦言,他眼中的丁老板其实是个可以一起吃盒饭、直呼名字的朴实之人。
不过最典型的例子还是玖龙纸业的掌门人张茵。当她以270 亿元财富成为2006 年中国首富时,她感到浑身不自在,最主要原因是,人们开始紧盯着她的行踪、她的工厂,直到2008 年4 月,在全国“两会”期间,“三门事件”(即提案门、血汗门、破产门)把张茵一次次地推向风口浪尖。持别是香港民间团体发布的一项名为“大学师生监察无良企业行动”,将玖龙纸业列入了“内地血汗工厂”的黑名单中,张茵勃然大怒,称这一组织为“不良组织”,遂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即使有的首富在财富积累过程中有不光彩的发家历史,社会也不应采取过于强烈的质疑反应,毕竟,国内外不少富豪都有过同样的人生“灰点”。但是,它首先有助于人们对财富的去魅化,避免过度盲目的物化崇拜,形成对财富客观清醒的对待态度,这恰恰对曾经泛滥的“以钱为大”的极端功利主义是一种观念矫正。
首富们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公司沦为只为圈钱牟利的“垃圾股”企业,而舆论及社会对其财富发展路径的充分了解,有利于首富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财富发展轨迹越阳光化,就越能消解公众因隔膜造成的“仇富”情结,这对首富以及中国民营企业家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财富是个过程,是种生活态度。任何个人财富最终都必然回归于社会财富,成为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正如刘永好所言:“财富对于我个人已经失去了意义,现在积累财富就意味着对社会的贡献。对我而言,钱已经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当一个人把挣钱当作他追求的惟一目标时,正是他最悲哀的时候,支撑一个人前进的应该是不断地追求、奋斗的精神。”
很显然,中国的首富要从“有力的领袖”走向“有效的领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那么,如何才能跨越这段路呢?我想关键的一点,就是中国的首富需要在个人信仰上迈出跨越性的一步,让他们不仅不能成为财富的奴隶,甚至也不能成为财富的主人,而是要成为财富的好管家。(摘自《草莽生长:十大富豪的发家之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