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政治学

标签:
蔡英文台湾宋体电视辩论老布什杂谈 |
文 蔡子强
2010 年4 月25 日, 台湾“朝野”两党党魁、国民党的马英九和民进党的蔡英文就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 进行了被称为“双英会”的电视辩论。这是台湾史上首次在非选举时期,两党党魁就政策问题进行电视辩论, 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花边新闻之一是, 因为蔡英文比起马英九身高上比较吃亏,为了避免影响观感, 特别为她准备了一个10 厘米高的踏脚箱, 放在讲台背后, 让她站在上面辩论。
还好, 马英九一向自命正人君子, 所以也不会拿这点来揶揄。要开玩笑, 充其量, 总统府的幕僚只敢以郭靖大战小宝来形容双英会, 民进党的发言人蔡其昌则立即以岳不群vs 黄蓉来反击, 嘴上不让半句。
法国总统萨科齐便没有这么好彩了, 同样是一个演讲台踏脚箱, 却让他惨遭英国保守党影子财相乔治·奥斯本的揶揄。前一阵, 自以为幽默的奥斯本在伦敦一个商界大会发言时把前一名发言人使用过的演讲台踏脚箱戏谑地称为萨科齐箱子, 惹来哄堂大笑。
这是因为5 英尺5 英寸高的萨科齐十分介意自己的身高, 演讲时常常会用脚踏箱抬高自己, 以免自己看上去太矮。在拍照时,他曾被别人发现踮起脚尖。
奥斯本的戏谑萨科齐并不是英国保守党要员的头一趟。保守党党魁大卫·卡梅伦去年在接受英国《每日电讯报》采访时,桌上放着他和全球多位政客名人( 包括奥巴马、撒切尔夫人等)的合影。在提到和萨科齐的合影时, 据说卡梅伦影射他为隐藏的小矮人(Hidden Dwarfs )。
为何这些保守党要员对萨科齐都如此不怀好意? 这可能与后者近来多次批评卡梅伦的疑欧立场有关。萨科齐在3 月访问伦敦时多次赞扬戈登·布朗是一位伟大的欧洲人以及“我很好的朋友”, 似在暗挺布朗和工党, 表达对保守党的不满。嘲笑别人的身高无疑十分缺德,实在应受谴责。但话说回来,电视辩论中两人身高的对比真那么重要吗?
1976 年, 美国在任总统福特与挑战者卡特进行大选电视辩论。虽然福特只比对手高了2 英寸半, 其竞选阵营还是努力争取到了所谓皮带扣协议: 福特的演讲台, 高度在其皮带扣上方两英寸半; 卡特的则在其皮带扣下方一英寸半, 让两者看来身高比较接近。作为交换条件之一, 福特阵营争取到辩论场地背景的颜色选择权, 以掩饰福特稀薄的头发。
卡特幕僚后来透露: 我们担心身高, 他们担心头发。在这之后, 还有一个老布什, 他6 英尺2 英寸高的庞大身躯, 对电视辩论对手无疑构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1984 年的那场副总统辩论中, 老布什的对手是费拉罗, 对方只有5 英尺4 英寸高, 足足矮了10 英寸。因为两者差距过于悬殊,这位女士就要求在演讲台后建一个小小的斜坡, 让她循序渐升,而非随便找来一个演讲台踏脚箱, 以免当她踏上去那一下动作过大, 效果过于突兀。
到了1988 年, 老布什的对手是马萨诸塞州州长迈克·杜卡基思, 身高亦只有5 英尺8 英寸, 仍然矮了6 英寸。老布什的幕僚把杜卡基思的演讲台踏脚箱揶揄为投手的土墩( 棒球术语)。辩论结束时老布什热情和对方握手, 好多争取点时间在电视荧屏前彰显两人身高和形象上的差异。
据统计, 战后16 次美国总统大选中, 由较高那一位胜出的总共有11 次; 由较矮那一位胜出的却只有4 次( 尼克松,1972; 卡特,1976; 小布什2000,2004); 还有一次两人身高一样( 克林顿对老布什,1996)。情况可说是一面倒的。
南茜·埃特考夫(美)所著的《漂亮地生存:关于美貌的科学》一书便提醒我们高个子在政治上较为占优势这个现象。她甚至教大家以此与人打赌, 竞猜总统选举中到底谁会胜出, 担保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