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宁一起打车

标签:
张小岩北京宋体首都博物馆李宁公司杂谈 |
文 虞立琪 编辑信箱 peoplez@126.com
7月16 日下午6 点左右,我和47 岁的李宁站在中央电视台外等出租车。
这位李宁公司的创始人,身着浅色短袖衬衣、黑色长裤,个子不高,大概1.64 米,两鬓头发已发白。当天,他和他的团队来到中央电视台录制《对话》节目。我也参加了节目录制,录制完后,大家一起走出演播室。接下来,李宁和李宁政府及公共事务总监张小岩要一起去参加下一个活动,他们准备打车去。我和他们顺路,征得同意后,我们一起打车。
“您的车呢?”我问李宁。
“借给阿姨了。”他口气轻松地答。“阿姨”大概是指保姆。
“您经常打车吗?”我问。
他回答:“多啊,我经常打车。”
“您不怕被人认出来吗?”我替他担心。李宁曾经是全中国人所熟悉的“体操王子”,在2008 年奥运会上点燃主火炬后,他“一飞冲天”的姿势深深印在国人心中,再怎么说,他也算位明星。
“谁会认识我啊!”李宁的回答让人意外。
我和他一起站在路边等了二十来分钟的车,车还是没来。于是,我们又沿着马路走了几分钟,到梅地亚宾馆门口继续等。仲夏时节,有点热。我问张小岩,“你的车呢?”他说,因为一会要和李宁参加某个晚宴,要喝香槟,所以没开。张还说,他和李宁这样在北京打车不是第一次了。“某某公司( 一家A 股上市企业) 的员工对我说,这事儿要换到他们董事长身上,员工都该被狠批了。”他补充。此时,李宁正站在旁边一栋建筑的阴影里躲太阳。
我们在宾馆门口站着又等了大概十多分钟,总算来了一辆出租车。
周五下午的6 点多,正值北京的下班高峰期,比较堵,出租车慢慢地驶过西长安街。我和李宁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他偶尔看看手机里的邮件。
车路过首都博物馆,我对李宁说:“去过吗?这家博物馆很不错的。”他说“,没有,要找机会来看看。”他接着问我,“是不是建好后前不久又在重修?”我不知道这事儿,只有自顾自地说,“这博物馆里空间可大了。”
李宁的目的地是西单,在从梅地亚中心到西单的路上,有一半儿以上的时间我们都在闲聊诸如此类的话题。
“这电话好用吗?”他问我,我拿的是一部诺基亚。“还不错,只不过是街机,人人都在用。”我说,然后给他说了说这智能机的好处。“你用的是什么啊?”我问。“喏,黑莓,”他挥了挥手机,然后主动说,“我们单位规定都用这款,统一收发邮件。”他大概想到了什么,自己微笑起来,说,“我这是‘被使用’”。
“我看到开心网上有个投票,题目是李宁的新标你喜欢与否,你猜结果怎么样?”我问他。
李宁反问:“参加投票的人多吗?”
“恩,很多,都有5 万多投票了。”然后我告诉他,投票结果是,有将近80%的人表示自己不喜欢新标。
“引起关注就好,现在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李宁解释说,这次换标,已经引发人们的讨论与关注,那是应该重视的。
李宁对某些事情,却有着近乎信仰的坚持。“我们当年多元化的机会很多,比如有地方政府邀请我们去做房地产。”面对各种诱惑,李宁公司在最近20 年所做的,是不断让自己成为专业的体育用品企业,此外行业,概无涉及。
还有对体育的态度。作为在举国体制下培养出的运动员,李宁曾经将自己形容为“斗鸡”,由此可见体育对他造成的伤害,而更大的伤害是,在李宁1988 年汉城奥运会落败后,曾经亲如一家的体委,却视他如“弃儿”。但他对体育运动本身,却有着从未磨灭的执着。他和好友蔡振华等一起成立了运动员教育基金会,为运动员提供教育培训。他套现自己的股票上亿元人民币,支持各种体育以及慈善事业。
出租车到达了李宁的目的地,他和张小岩一起下车。
“师傅,您认出后面坐的那人了吗?”出租车司机是位50 岁左右的中年人,我问他。
“没有,他是谁啊?”师傅说。
“李宁,”我回答,师傅似乎没有反应,我又说:“奥运点火的你知道吗?”
“哦,就是他啊!”师傅说,“看不出来啊,他比那两年见老了。”
“你以前看过他参加比赛的电视吗?”我问。
“看过!”师傅高兴地说,“他是体操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