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湾的性、谎言与选举--陈致中“召妓门”

(2010-08-30 11:10:37)
标签:

政治

台湾选举

桃色新闻

陈致中

娱乐

台湾的性、谎言与选举--陈致中“召妓门”

由于民众早已见怪不怪,政治人物的“桃色新闻”算不得什么大事,热闹几天后便被淡忘,当事人只需隐忍一时,便能换来雨过天晴,难怪有人以“难道陈致中爱‘粉味’错了吗?”为题撰文,揶揄陈致中不要太认真,劝他“及时行乐” ,“活在当下”,不愁钱票选票不源源而来。

获韬 编辑信箱 lhlry2010@163.com

 

龙混杂的台湾政坛从来不缺猛料,被“桃色之箭”射倒的政客更是前赴后继,这回倒下的是陈水扁之子陈致中。前“太子爷”召妓不只牵出个人道德问题,也透出台湾的选举乱象。

 

各执一词“粉色罗生门”

台湾《壹周刊》7 21日爆料称,正在全力筹备高雄市议员选举的陈致中,竟被发现于7 2 日深夜电话召妓,开着自己的凌志车,与一位名叫“妮可”的应召女郎到离家500 米处的汽车旅馆开房,完事后付给妮可5000 新台币。

消息一出,陈致中立即跳出来澄清,称自己当晚与友人在吃海鲜,车子借给了友人林伟斌,并拿出当晚的通话记录来证明并无打电话给应召女。陈致中的律师也说正在向陈家住所“人文首玺”大楼管委会申请当晚的进出监控录像,以证明陈的“清白”。

726,陈致中气势汹汹来到高雄地方法院,对《 壹周刊》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登报道歉并赔偿200 万新台币。他还摆出破釜沉舟的架势,称:“若嫖妓就退选!”

不过,陈致中列举的不在场证据,却经不起再三推敲,首先是海鲜店老板陈南庆接受采访时拿出账单,证明陈致中吃饭的时间是7 3 日到4 日凌晨,而非7 2 日夜。林伟斌虽承认自己借了陈的凌志车,但又称把车子转借给一位“台湾友人”,召妓的乃是这位“友人”,不过时至今日,也不见这位“友人”露面。陈致中提出有自己住所的监控录像为证,孰料这座高雄顶级住宅60 个摄像头竟有17 个离奇地坏掉,包括关键的大厅和车道。至于陈所拿出的通话记录,媒体更是不屑一顾:“难道他只有一部手机呀?”

面对陈致中的控告,《壹周刊》毫不示弱,表示报道完全经得起质疑。采访这则新闻的记者陈肃瑜说,自己跟踪陈致中已有半年,并暗示手里有更火爆的照片没有公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台湾《 时报周刊》爆料称,有业者透露,陈致中寻花问柳早有前科:去年刚搬到高雄时,就开始找小姐,而且喜欢“换来换去”。国民党“立委”邱毅也说,早在半年前,就有业者向他兜售陈致中的“粉味”线料。

 

绯闻不断“桃花院”

政治人物闹绯闻,在岛内乃是家常便饭。2009 11 月,被视为国民党头号战将的吴育升,被媒体偷拍到携女子到汽车旅馆,事后吴坦承“一时冲动犯下错误"

其他如台联党“立委”林志隆与女助理涉及性丑闻,民进党“立委”郑余镇与其办公室总召集人发生婚外情等等,简直不胜枚举。就连陈致中的老爹陈水扁,13 年前竞选台北市长时,也被爆出现身澳门花柳巷。

因为“桃色新闻“密集,台湾“立法院”素有“桃花院”之称,据称每十位“立委”中就有一位行为不端。

“立法院”一位资深助理透露,陈致中“召妓门”曝光后“,立法院”诸公婆高度关注,虽然国民党、民进党、无党籍“议员”政治颜色不同,但在“桃色”上却是爱好统一,若搞个“桃色联盟”,必定一呼百应。

话说吴育升身陷“桃色风暴”时民进党“立委”罕见地没有借机发难,并非口下留情,概因感同身受,兔死狐悲而已。

据《时报周刊》报道,台湾“司法界”也是性丑闻的重灾区,除了已经出事的“高院”法官蔡光治之外,还有45 位法官有婚外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8 成以上都有情妇,《时报周刊》称这些情妇的老公对于老婆跟法官交往,不以为耻,反而觉得多了一层保护,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由于民众早已见怪不怪,政治人物的“桃色新闻”算不得什么大事,热闹几天后便被淡忘,当事人只需隐忍一时,便能换来雨过天晴,难怪有人以“难道陈致中爱‘粉味’错了吗?”为题撰文,揶揄陈致中不要太认真,劝他“及时行乐”“活在当下”,不愁钱票选票不源源而来。

 

“下半身”与百姓的福祉何干

“桃色丑闻”只是台湾选举乱象的冰山一角。各路媒体纷纷报道五大丑闻遍布台湾各级选举。

一是金钱政治当头。台湾各大财团在政坛上都有自己的代言人,有的只给或蓝或绿一方捐助“政治献金”,有的则两头下注,据台湾前“中选会”主委黄石城称,台湾地方选举有高达70%的票是买来的。二是黑道势力猖獗。三是地方派系插手。四是下流文宣充斥。造谣、抹黑、侮辱、谩骂,甚至人身攻击,这些乃是台湾选举必用招数。五是阴损招数横行。台湾选举中的“奥步”(闽南语,指烂招、贱招)堪称琳琅满目,极大挑战人们的想象力,尤以陈氏父子深谙其道。此次陈致中自导自演,然后自己平反,既提高了曝光率,又增加了悲情分,催生选民投票。

台北大学行政系副教授郑又平指出,随着事件发展陈致中企图利用这个时间给自己营造被迫害的形象,巩固自己内部的选民。台湾蓝绿营互相的不信任,使他能逆向行事、见缝插针。民进党没出手声援,大家都有一点看笑话的性质,只有他家人帮忙说话。

岛内舆论这两天抱怨说:“陈致中腰带以下发生的事与我们的生活福祉有多少关系?”陈致中案的剩余价值只是口水战和媒体的新闻炒作。

郑又平认为,选举期间负面宣传在美国、欧洲屡见不鲜。美国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现“负面选举”,这种手法在其他国家被复制,台湾也不例外,甚至青出于蓝,抹黑,造谣很多。“但是,人们一方面唾弃,一方面消费。新闻八卦化、娱乐化助长了负面文宣在选举里推波助澜。”

为了政治利益,要打“干净、高格调”的选举是不大可能的。在抹黑对手方面,民进党政客的手段更是个中翘楚。

不过,台湾选举文化泥沙俱下,固然有政治人物不自爱的因素,也与选举大环境的恶化密切相关。有媒体报道称,在台湾,“选举假期就是法律假期”,只要选战一打响,各种丑闻就层出不穷,司法机关也从不理会这种事,只要选赢了,手段再怎么不正当也没有关系。这种不择手段的选举文化近年来随着媒体的空前发达而借势蔓延。丑闻与选举如同一对孪生兄弟相伴,已成为打不掉之势。

选举的本意是选贤拔能,将能够造福一方的人才选到适当的位置上。但在台湾却被注入太多其它因素。

有岛内媒体在反省近年来的选举乱象时,呼吁让选举回归本来的主题,让候选人的政见和能力成为选民最应考察的事项,而不要让无休无止的恶斗、丑闻占据选战的主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