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0张面孔诠释中国形象 精英领衔国家公关时代

(2010-08-24 11:04:52)
标签:

奥运

国家形象

中国形象

软实力

朱幼光

杂谈

50张面孔诠释中国形象 <wbr>精英领衔国家公关时代

向全世界展示全新的“中国形象”,自然是一个天大的好事,不过以50 多位华人明星集体亮相共同诠释“中国形象”,却引来不同的声音。其中最大的分歧便是,谁能真正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

李静 编辑信箱 raul7love@sina.com

 

“李小龙、成龙,中国人都会功夫。”

“穿长袍子留长胡子的老头儿。”

“和邪恶的龙一伙儿……”

这是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上一些外国网友提到中国时的反应。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提到中国,居然有相当多的外国民众仍然带有明显的偏见,印象甚至停滞在几十年前。今年上半年,BBC 28 个国家进行的民意调查中,中国的国家形象仅在巴基斯坦和一些非洲国家的受调查者心目中为正面,在西方尤其是欧洲民众中,中国的形象竟然普遍比较负面。误解往往产生于不了解。在这种背景下,正在拍摄中的中国 “国家形象宣传片”似乎成了“及时雨”。此番由30秒广告短片和15 分钟专题长片组成的“国家广告”,则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关时代已经到来。

 

大牛”排队,为中国做“广告”

30 秒的短片如何具备冲击力和震撼力?首先还是会选择有影响力的面孔。”该片摄制组总策划朱幼光说,因此,《人物篇》的创意架构中,是由约50 人的中国科技界、体育界、金融界、思想界、企业界等领域名人,按一组组的群像出现,来诠释祖国形象。“当看到神五、神六、神七的6 名宇航员第一次身着训练服站在一起时,即便没有任何台词,那种气势就能( 让人) 感到很激动。”

香港地产大亨李嘉诚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中名列第14 位,他在电视广告中露面极其罕见。朱幼光说:“我们不仅仅让这些杰出华人都出现在一部片子里,我们是让他们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你无法想象李嘉诚、(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和(网易创始人)丁磊这些人站在一个镜头前将会让观众感到多重的分量。”其他参与拍摄的名人还有篮球明星姚明、香港电影导演吴宇森、奥运会金牌得主郭晶晶、电影明星章子怡和钢琴演奏家郎朗等。朱幼光还介绍,宣传片没有刻意追求幽默,“可能姚明与丁俊晖站一起,身高差距带来的视觉会有一些幽默感”。

“中国到了需要来树立国家形象的阶段。”国际关系专家表示,随着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中国融入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对全球政治、外交、金融等方面影响越来越大。而中国此前在塑造自身形象方面,无论是政府和民间都做得不够。在著名主持人水均益看来,世界对壮大起来的中国的不了解,才导致各国对中国有一点点畏惧。自北京奥运以来,中国展示 “软实力”的工作开始加强:放宽外国记者在境内采访的限制,借助国际媒体的影响力来客观报道中国。而国家形象广告也成为展现“软实力”的另一渠道。

 

“外国人”凭什么代表中国形象?

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而如何用光影来表达一种凝聚了数千年历史和十几亿人口的共同精神特质,实在令人期待。有网友说得好,“拍摄国家形象宣传片,其实就像日常交往,我们伸出手,手里递着名片,名片上印着自身的介绍,然后再写上‘咱们以后多多联系’,联系多了不就是朋友了吗?”不过以50多位华人明星集体亮相共同诠释“中国形象”,却引来不同的声音。其中最大的分歧便是,谁能真正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

这不, 人民网就出现了一篇编号为“E 政案第5849 号”的提案, 提案主题是:《国家形象宣传片》请外国人回避, 让普通工人农民一展中国人的风采! 提案人 李海年先生强调, 既然是以“国家形象”对西方宣传, 那么, 惟有中国人—— 惟有真正的中国人——特别是那千千万万个普通工人农民, 才最有资格代表“国家形象”。然而,《人物篇》里混进了大量的外国人! 如谭盾、陈鲁豫等, 还有一些未公布的明星、名人,( ) 们尽管也是黑头发、黄皮肤,但是他( ) 们早已在若干年前加入了五花八门的外国国籍。

显然, 先生的提案撩拨了人们心中存在已久的一个结。一直以来, 民间两种代表性的论点“拉锯”不止。每遇到众星云集拍重大“爱国”题材的影视片或宣传“国家形象”的专题片,人们就得把争论重复一遍。去年的献礼片《建国大业》公映前后, 双方的那场激烈交锋就是典型。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也在博客上撰文:“代表国家面貌的明星固然重要,但平民百姓的面貌更为重要。我曾看过一件西方人拍摄于民国初年灾荒的照片:一群灾民注视着镜头,文字说明这样写道:‘几万人毫无目的地流动,不见一个人脸上有笑容。’其震撼力不可名状。今天,如果我们要向全世界打造‘中国形象’,是否更应该注重平民百姓的精神面貌呢?”

 

国家形象,老王卖瓜?

如果往更深层次里追究,广告拍得很出彩,国家形象就能很快得到提升吗?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更多来自于社会,而不是政府。他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许多不足与问题都继续对其在全球的形象构成负面影响。树立一个国家品牌,通常需要长达10 20 年的时间才能见效,不仅要靠媒体,还必须有正确的国家理念、国家政策和国家行为作可靠的支撑。

一个人获得的评价不好,与他的举止气质都有关系,真正要树立国家形象,大把花钱拍宣传片、搞孔子学院固然会有效果,但更有效的恐怕还是“内政修明”,“老百姓安居乐业,对国家充满自豪感,国家形象也就不言自喻了。这与宣传片相辅相成。”

(据国际在线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