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晓冬:理财技能来源于生活

(2010-07-09 11:07:16)
标签:

一份

北京电影学院

酬劳

理财理念

郭晓冬

娱乐

郭晓冬:理财技能来源于生活

“凤凰男”工作就是去赚钱

很多导演找到郭晓冬,似乎都是看中了他那段从农村走到城市的经历。处女作《 暖》 中的男主角林井河,就与郭晓冬有许多类似的经历。从那以后,郭晓冬所演绎的角色似乎都被刻上了“凤凰男”的烙印,从《大校的女儿》里的姜士安到《新结婚时代》里的何建国。郭晓冬的生活经历,不仅奠定了他深厚的演艺底蕴,也造就了他虽然追梦却本质“现实”的理财观念。

成长在沂蒙山的闭塞山村,郭晓冬却从小有着一个电影梦。1993 年,《大众电影》刊登了一则“北京电影学院夏令营活动”的消息,他当即下定决心“去北京”。如今,郭晓冬依然清楚地记得,参加活动需要交风险抵押金1100 元,可是自己并没有这么多钱,只好硬着头皮四处去借,最后只凑得了600 元。

面对北上的变动,郭晓冬遭遇了全家人的反对。“当时我在县城的邮电局工作,在家人看来,那个工作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父母死活不同意我去北京。后来我找到了舅舅,他算是混得不错的,家里很多事都要听他的。于是我就骗我母亲,说我已经征得了舅舅的同意。”

北上考取电影学院并没有成功,刚从农村出来的郭晓冬,初试就被刷了下去,接下来的几年他开始了北漂生活,仅仅是为了想尽一切办法养活自己。“我唱歌跑调,满口山东话,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居然还去应聘歌手、做主持人,也许是最基本的求生欲吧。”很快,郭晓冬意识到这样混下去不行,必须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作最后的努力。1996 年,他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战,行就行,不行就赶紧回老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有意思的是,失败后的退路郭晓冬竟然也都想好:“回去不用种地,我可以去卖瓜子,卖水果。”生活的艰辛,使得郭晓冬对于挣钱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即使是乡下的小生意,他也考虑周全如何去经营。结果,就是这么一逼自己,居然考进了,这是他人生最大的拐点。

 

“理财是一个相对概念”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1996 级表演系本科生,郭晓冬与陈坤、黄晓明、赵薇等人是同班同学。大学那段日子,郭晓冬过得非常艰辛贫苦,去拍广告赚钱的事至今让他心存感激。由于班里的女生都很漂亮,经常出去拍广告, 于是老师发号施令“不带上郭晓冬,就不许接广告”。

几年来,郭晓冬一直蒙在鼓里,以为是广告商选中了自己,直到毕业多年后才意外地得知真相。“接一个广告的酬劳是2000 元,这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讲,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大学时期的广告酬劳足以让郭晓冬的日子改善很多,但他却不舍得消费,而是积攒到一定数额后,留一部分为自己生活所用,剩下的全部给家里邮寄回去。

成名后,经济条件宽裕起来,“节俭”仍是郭晓冬理财的中心词,他坚信“钱一定要花在刀刃上”。不过,在山东老家和妻子程莉莎的老家武汉,郭晓冬都花大手笔帮亲友们改善居住环境。考虑到有时候要接老人进京小住,夫妻二人在北京买了一套相对较大的房子。经历过流离失所的人,都会对稳定和温馨有着深切的期盼,在郭晓冬看来,房产是家的象征,也更意味着对资产的一份保障。

尽管向来以勤俭理念指引自己,但“因为曾亲历艰难”,郭晓冬对于慈善活动从不吝啬。前不久,他又参加了一次关于赈灾的慈善拍卖活动。由于发现家里没有特别值钱的东西可以拿到拍卖会上,郭晓冬委托妻子立即奔赴商店买了一只价值6000 多元的钢笔,希望能在拍卖会上卖出好价钱,为灾区尽一份力。

总结起自己的理财之道,郭晓冬认为一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理财策略,这取决于风险承受度、风险偏好、理财目标、收入水平、专业知识等一系列的因素。“理财观并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最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当下的情况,有利于自己和家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资讯链:为教子理财提前备课

郭晓冬一直很期待为人夫、为人父,并相信自己会是个好丈夫和好爸爸。如今,他已是一个幸福的父亲,不过,郭晓冬心中的好爸爸并非是施加溺爱的爸爸,教育孩子如何生存和生活才是一个父亲的责任。

想起自身过往的奋斗经历,以及父母传输的理财理念,郭晓冬对于培养下一代的理财观相当重视。工作之余,郭晓冬已经开始“备课”,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

“理财要从娃娃抓起!”儿时的郭晓冬并没有受过专门的理财教育,但生活早早地向他灌输了最为现实的理财观念。考虑到未来自己的孩子将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环境下成长,郭晓冬不但没有庆幸,反而多出了担忧:“要是父母太迟才灌输金钱概念,只怕下一代不容易懂得珍惜金钱。”

在他看来,假如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父母都会付款,会造成孩子误以为一切唾手可得;如果改成让孩子付钱,将有助于促使他们形成一个概念——买东西要付钱,借此从小体验和明白金钱的功用,以免养成“伸手拿钱买东西”的陋习。

郭晓冬对于理财教育的设想不仅仅限于“理财习惯”,“心理素质”的锻炼同样重要,因为无论贫富,良好的心理都是成功理财的基础。“上大学的时候,我因为没戏拍,生活得很拮据,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次坐公交,因为给不起一毛钱而被售票员当着全车人的面呵斥,她说:‘大家都看看他,一毛钱都给不起的人是长什么样的。’最后另一位乘客帮我付了那一毛钱。”因为贫困,郭晓冬遭遇了很多类似的经历。但是,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得他在艰难中没有退缩,在富足中也没有迷失,理财信念得到了坚定的实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