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姚晨和王珞丹的三台女人戏

标签:
电视杜拉拉升职记《武林外传》徐静蕾三台娱乐 |
文|周忠华 张守刚
进入2010年春天,“杜拉拉效应”越烧越旺,徐静蕾带着电影版《杜拉拉升职记》马上登临大银幕,姚晨的话剧版杜拉拉巡演得如火如荼,而王珞丹的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也开播在即,全方位的职场热潮即将袭来。而我们看到的这三位女主角,生活中不就是杜拉拉的翻版吗?
徐静蕾:
生活的智慧让我按部就班地成功
许多年前,18岁的少女徐静蕾赶考中戏和北电,当时的她还是满脸稚气,这张稚气的脸在几年后演绎了当时风靡一时的《将爱情进行到底》,这部被称做中国第一部真正的偶像剧成就了许多人,玉女偶像徐静蕾就是其中之一。
“实际上我不想再继续抿着嘴笑了,老是‘玉女’,多没意思!”被要求演成玉女的徐静蕾说,观众喜欢的还是最真诚的东西。徐静蕾的一个“粉丝”说,我不清楚我到底喜欢她哪里,但就是喜欢,还绝对不是盲目的喜欢,一定会有原因,可能是她带给我对年轻女性和女明星的重新认识吧。你不得不承认,作为明星的徐静蕾,确实和这个圈子的女明星有些明显的不一样。你很少在公开媒体上看到哪个女明星的出生日期和年龄,但徐静蕾却敢公开,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你很难看到哪一个风华正茂的女明星把自己冠以“老”字,但徐静蕾却有这样的胆量,即便和她当年并称四大花旦的章子怡、赵薇和周迅,除了老板的“老”,都生怕和“老”沾上边。因为她像杜拉拉一样,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2002年徐静蕾的导演处女作《我和爸爸》大获成功,人们开始叫她才女,“我希望自己知道得更多,无愧于这个称呼。”盛名之下有些心虚的徐静蕾觉得,“既然我对很多事情很感兴趣,我就想去试一下。”这个女人如小宇宙般积攒力量,一路散播着爆发后的星火:《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当梦想照进现实》《伤城》《投名状》陆续上映,博客每日勤奋更新,《开啦》杂志顺利运营……徐静蕾的演艺圈生涯没有那么主流,在这一路中她变得坚不可摧。怀疑论者不断诟病她的实力,认为她根本底气不足,无法承担“才女”称号,也根本没有本事控制这么多事情,质疑她是否有“硬后台”和“枪手”。但徐静蕾终究抓住了一切机遇,因为这个时代只需要结果,她所有的面貌和行动都能够顺利达到这个结果。“一旦决定去做,就不会存在无序或者无规划的状态,每一个细节我都会尽力去做到最好。这也是偶然中的必然。”这就是杜拉拉给我们展示的职场智慧,而徐静蕾完美地给我们阐释了。
这次在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扮演杜拉拉的徐静蕾自认在性格上与其有些地方是一样的,“杜拉拉会理性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且变通能力很强,我也是这样的人。还有就是想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好。”但对于杜拉拉的爱情观,徐静蕾并不赞同,“她对于感情支支吾吾的,顾虑太多,我不是很喜欢。她作为一个女人来说,有点不全面,如果工作和生活能兼顾,我就更喜欢她了。而这也是我跟她最不一样的地方,我在事业和感情方面,平衡得很不错啊。”正因如此,《杜拉拉升职记》改编成电影,徐静蕾大大加重了爱情戏的部分,因为“在我心中,杜拉拉小说的核心并不是职场斗争,所以就把重心更多地放在女性内心成长的角度上,或者说放在职场背景下的办公室恋情上。”
姚晨:
长相与众不同,那么就做自己
与徐静蕾相比,姚晨在生活中,更多的是将杜拉拉的率真表现出来。
如果你看姚晨的简历,会发现上面写着:1993至1997年,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学舞蹈出身的她,后来怎么会改行学了表演?原来姚晨是福州歌舞团在北京舞蹈学院定向培养的学员,学了三年,汗水流了几水桶,她也看清了前途,“跳舞这事,真是需要天赋,你说我们都很努力了,都付出了,但是别人就是做得比你好,那时候我就想,我到底应该做点什么?挺郁闷的,找不着方向了。”台词老师牛娜的出现,改变了她的人生。牛娜一眼就确定,姚晨是学表演的材料。“如果没有老师的鼓励,我就是我们家乡文工团的一名舞蹈演员,嫁人,生孩子,一辈子就这么正常地过去了。不是不好,可我总觉得,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了,总得为点什么。”
姚晨与《武林外传》导演尚敬结缘,是一个“恶俗”的故事,“我陪一个同学去面试,结果要了我。天哪,我居然要去演情景喜剧,当时觉得自己挺悲壮的,为生活所迫都沦落到这个份儿上了。稀里糊涂的,谁知道《武林外传》会火成这样,那时候,好多人都还不愿意演情景喜剧呢。”姚晨说,演过《武林外传》后,电影学院的老师曾经很郁闷地给她打了个电话说:“你怎么演上这种感觉的丫头了,一定要接主流的戏去演!”老师从把她招进电影学院那刻起,就坚定地认为她将来会是一个大青衣,演贤妻良母,演端庄严肃的正派人物。但姚晨认命,“在学校时我也认定自己是个大青衣,但我走出校门时只有20岁出头,不会有人找我挑大梁的,我只能演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小姑娘。《武林外传》刚开始时,尚敬导演给我打了个电话,他问,‘你能不能演佟湘玉?’我说不能,因为我年龄不到,那个阶段我最适合的角色就是郭芙蓉。每个角色都有自己最适合的那一个人,这就是命。”
尚未成名时的姚晨一直觉得自己的嘴巴太大,不愿意与太丑的角色有瓜葛,但喜剧之路越走越开的她,如今已能坦然面对。即使在博客上遇到不友好的网友对其形象大肆攻击,她也可以坦荡荡回击道:“你问我‘为什么长成这样还要当演员’,我极欣赏的索菲亚·罗兰就曾说过,‘我知道我的长相与众不同,但我为什么一定要和其他的女明星长得一样呢?’”大学一毕业就嫁给老同学,在老师同学鄙夷的眼光中接拍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接着在《潜伏》中大转身,再出演疯狂的白领话剧《杜拉拉》……30岁了,走红程度猛然提速,姚晨有点措手不及。率性而为,这是她给很多人的一个印象。姚晨用自己的率性在演艺道路上越走越快。
王珞丹:
是我的,宁愿等也绝不凑合
三年前,很多人开始指着她叫“米莱”;一年前,“钱小样”成功取代“米莱”变为年轻人新爱;如今,几乎每个年轻人都知道她的名字——王珞丹。
电视版《杜拉拉升职记》刚刚杀青,光凭出演“杜拉拉”这事,就可见王珞丹如今在演艺圈有多火。与前辈师姐出演同一个热门角色,当然会被媒体拿来好好比较一番。这一比还真给王珞丹惹出了是非。不久前,在某活动上被问到她和徐静蕾版的“杜拉拉”有何不同时,王珞丹就失口说出了“除了年龄上有区别以外,其他都没什么”这样的话。话说出口,王珞丹才发觉对师姐失礼了,于是一个劲儿借媒体表达对老徐的歉意。不过杜拉拉初入职场时,也是一副经常说错话、冒傻气、动不动得罪人的样子——由此可见,王珞丹和杜拉拉还真有点像。
但王珞丹和杜拉拉的相似之处,绝不仅仅于此。“在我之前,有很多大牌女演员都在窥视这个角色。所以我对导演说,我知道我不是首选,但我可以等,你们一天不否决我,我就一天不接戏。”正是王珞丹的锲而不舍,让导演看到了她身上的杜拉拉精神。而在拍摄《杜拉拉升职记》的过程中,几次淋雨戏过后,受冻的王珞丹被送去医院打点滴。但就是这样,她还是坚持每天晚上回来背台词,第二天比全剧组都早起两个小时开始化妆。
《奋斗》中敢爱敢恨的米莱,把王珞丹打造成了80后女生的爱情楷模。然而当初赵宝刚找到她时,让她演的不是人见人怜的米莱,而是谁看谁厌的露露。“我那个时候很想演米莱。赵导演就问,如果不让你演米莱,你就不演是吗?我特斩钉截铁地说,是的。后来文章他们给我电话,骂我脑袋上长包了?说能和赵导演合作,就别计较什么角色啦。我说我以前已经演过露露那样的角色了,我觉得我还是想演米莱。其实我当时也在检讨自己,拒绝赵导演是不是太冲动鲁莽了?结果第二天副导演给我打电话,说米莱定你了。我当时长长地深吸了一口气,哈哈。”这种莽劲也和杜拉拉如出一辙。
虽然王珞丹现在成为80后女演员中上升最快的一位,但她对于成名,却有着足够冷静的判断。“我觉得演员跟歌手不太一样。歌手是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去吸引很多人,演员有时候是因为角色的原因而被喜欢。所以我经常想,可能是因为米莱和钱小样太好啦,所以大家把我当成了她们。于是,当影迷看到我尖叫时,我就会打压自己,她们叫的是米莱、钱小样,不是我。”王珞丹深深记得赵宝刚对她说的一句话:“你在演艺圈不属于好看的,能从电视剧里出来,是一个奇迹。”也许,王珞丹真的就是个奇迹。要不然,她怎么能靠一两个角色,就奇迹般赢得如此多年轻人的喜爱呢?